聚焦“产能利用率”提升:车企加码基地改造升级 业内呼吁优化产业布局
更新时间:2025-07-13 23:30:08 浏览次数:

  “相关部门预计将有新的行动安排,聚焦如何综合提高汽车产能利用率。有观点认为,有必要重新定义汽车产能,合理进行产能优化和资源配置。”日前,有业内人士向产能问题近年来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2.2%,相较于上一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且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75.0%的利用率。而在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曾处于82.2%的高位。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严重产能过剩,我们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不搞重复建设。”在6月初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再一次聚焦了“产能过剩”这一话题。

  “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存[*]重大危机,有一些企业已经停业倒闭,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表示,现有燃油车产能至少3000多万辆,而新能源车已建成2000多万辆产能且多为新建,“油电”转换仅消化了200万至300万辆的燃油车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却时有出现部分车型提车周期漫长、交付困难的现象。这种产能过剩与供不应求并存的矛盾局面,究竟折射出汽车产业怎样的深层症结?“看似产能过剩的行业表象下,优质产能依旧存在较大缺口,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产能不仅没有过剩,反而存在不足。”一位合资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市场研究机构LMC Automotive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为65%。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可能会降至60%。

  面对挑战,一些自主车企早已尝试出海,但是在电动化的浪潮下,产能的转型和升级同样重要。实际上,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升级和改造基地。

  2015年起,上汽大众上海制造基地,便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率先推进转型,成为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为一体、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近期,上汽大众对江苏基地也进行了相应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在此次调整前,上汽大众在江苏有南京、仪征2个整车厂,两地相距不到80公里。

  随着燃油车市场总量的下降,新能源车型份额的大幅提升,资源显然需要重新调配,而且还不是简单的加减。上汽大众工作人员透露,上汽大众一方面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对江苏基地产能布局进行整体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未来的新产品布局,部分生产线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与设备调试,所以对全国基地的排产进行了提前规划,以进一步推进向电动汽车生产的转型。今年下半年到2026年,上汽大众将迎来密集产品投放期,预计到2030年将推出超20款新车。

  进行产能调整的车企不仅有上汽大众。去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关闭中国境内7条整车生产线条,目的也是为了电动化转型的进程。其中,广汽本田2024年10月调整年产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月调整第二生产线月,位于武汉的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投产,而位于广州的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在当年12月正式投产。

  今年年初,自主品牌岚图汽车也对武汉黄金口工厂进行了改造。“我们只用了14个月,仅花了2亿元,就让一座94.5万平方米的工厂‘旧貌换新颜’。相比建设一个新工厂,我们起码少用了一半时间,资金投入不到十分之一。”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有观点认为,眼下,汽车产业正在加强质量管理、优化产能布局。在政策引导下,不少车企也在整合资源,提升生产效率,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准备。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