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转移1.8万人!海宁闻“风”而动,不落一人!
更新时间:2022-10-20 02:18:48 浏览次数: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来势汹汹,昨晚海宁市防台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全市各地闻“风”而动,12个镇街连夜行动,对“应转尽转人员”全部转移安置,抢在台风来临前给每位转移人员找到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新家”。

  海潮村:连夜转移老旧房屋人员

  丁桥镇海潮村以钱塘江大潮得名,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塘边,村值班人员连夜对住在老旧房屋里的老人紧急转移。

  13日晚7点多,四五名“红马甲”带着折叠床和凉席,冒着小雨前往22组。78岁的张全福老人听力背,孤身一人住在汤家笕3间小平房里,村里抗台防汛,村干部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网格长戎彬和老人的侄子张立忠一合计,决定将老人安顿在他家,老人对这样的安置也很满意 ,立即带上铺盖卷,一同来到侄子家。在村工作人员帮助下,床支在侄子家客厅,床头边再放上一台落地扇,台风天里,老人吃住都在这里了。

  戎彬说,此前村里已经给老人申请了公寓房,一下来就立即让老人搬进去,这样就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

  村党委书记钱锋说,他们已经将村文化活动中心作为临时安置点,设置20张床位,并准备了矿泉水、方便面等,将夹塘内预制板工地上20名工人全部转移到这里。

  硖石街道:1872名建筑工人有了临时新家

  9月14日上午,在硖石街道赞山景苑家宴中心临时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铺着凉席,80多名工人昨晚10点转移到了这里,他们都来自宏达国际校区建设工地。“这里有空调,用水也很方便,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工人宋鹏强满意地说。

  “安置点上空调、饮用水都是24小时供应。”联和村党总支书记范国彪说,“接下来如果还有什么需求,我们随时会提供相应服务。”

  

  不落一人 全市1.8万人全部转移

  台风“梅花”到来前,海宁市迅速贯彻省、嘉兴市台风防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领导、联系部门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村社干部包户到人”工作机制,市镇村三级233处避灾场所全部开放,对已经摸清的18189名人员全部转移到位,其中许村镇排摸在建工地63个,转移人员3061人;黄湾镇转移建筑工地人员3350人,有镇级集中转移安置点4个,统一安置人员422名;海昌街道转移人员1675人,其中建筑工地1591人,农业设施用房内转移人员44人。

  与此同时,全市367支抢险救援队伍5270人集结到位,储备大型排涝泵车7 台、发电车6辆、排水泵909台、发电机 385台套、卫星电线个,并落实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登高车等专业车辆495辆,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持续做好对359处地下车库、170处地下配电设施等不间断巡查管控,并加强对海塘、城市内涝、地下空间、物资储备等巡查,低洼易涝地区、下穿立交等重要部位应急排涝措施,防止持续强降雨造成大面积城市内涝。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