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医疗站上风口浪尖之际,国内染色体核型分析龙头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冲刺港交所上市。
公司创始人宋宁博士是一名“80后”,他拥有亮眼的学术光环,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复合背景,一度执教于日本长崎大学,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担任多年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宋宁在资本操作上也有不少布局,牢牢掌控公司52.06%表决权的同时,已通过上市前股权转让套现超5000万元。
此外,其押注的“救命稻草”——全球首个AI驱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辅助诊断系统AI AutoVision®仍在审批路上,而递表前夕以1元“甩卖”两家具备资质的子公司,以及一名自然人股东杨曦的“精准入股与退出”,也给此次IPO之路增添了待解疑问。
就在公司递表前夕,德适生物决定以1元人民币价格向独立第三方易连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转让旗下两家子公司——杭州德佑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成都金牛牛好未来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公司解释转让原因为提高运营效率、专注核心业务,并称该价格参考了独立评估师对两家公司股东权益的负市值评估及债务豁免情况,但招股书未详细披露这两家公司的具体财务状况。
天眼查信息显示,杭州德佑成立于2020年,曾于2022年中标过宁德人民医院和河北省疾控中心共计近900万元的采购项目;上述互联网医院成立于2023年9月,已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德适生物递表前夕剥离具备资质和过往业绩的实体,是为了报表“瘦身”还是剥离“问题资产”等,成为又一待解谜题。
已迅速消耗至556.7万元,2023年和2024年的现金营运成本分别高达9583.2万元和1.0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模型业务收入增长,其贸易应收款从2023年的607.3万元猛增至2024年的3212.1万元。截至2025年4月底,贸易应收款仍有2093.2万元,存在一定回款压力。而贸易应付款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底的742.7万元,激增至2025年4月底的2180.9万元,负债攀升比较明显。
事实上,面对目前的财务状况,德适生物也在想方设法降成本。其中,招股书显示,2023年末,公司员工数量为206人,但到了2024年末,员工人数为145人,净减少61人,比例约30%。
如今,德适生物将关键赌注落在了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上。该系统基于iMedImageTM打造,已于2025年5月获得“创新医疗器械”认定,6月提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获受理。德适生物坦言,其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I AutoVision®的商业化成功,并计划将IPO募资优先投入于此。
就涉及的相关疑问,202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