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是伪需求吗?”这是知乎上的一个热帖,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近日,在北京东五环的华为体验店里,不少人对店里摆放的一辆问界M9智驾系统似乎更感兴趣。“这款车是标配激光雷达吗?有没有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需要付费吗?”一位前来看车的消费者向销售人员抛出了“三连问”。
“每天看车、试驾的消费者中有超过一半会侧重询问和体验车辆的智驾功能,对动力、底盘系统了解的意愿相对较少。”上述华为体验店的销售人员向
显示,导致新能源汽车品牌CXI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试乘试驾,CXI得分越高的品牌在上述三个方面越领先。在新能源赛道,提高整车智能化水平、提供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开展灵活试驾模式是提高CXI表现的关键。
近期打算买车的北京消费者汪旭已经试驾过了特斯拉Model Y、阿维塔07、理想L6等车型,重点关注车辆是否搭载城市NOA、智能系统流畅度及充电便利性,其中城市NOA等智驾功能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个因素。
2024年20万至25万元价格区间城市NOA渗透率 当下智驾功能成为影响购车者的关键指标,车企争先布局。比如,长安汽车已计划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比亚迪全系车型覆盖高阶智驾功能,最低价格下探至7万元级市场;岚图汽车宣布将“All in”智能化,全品类车型实现智能驾驶“超级+普及”;特斯拉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吉利最新发布了“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将覆盖全系车型;奇瑞计划在本月发布“猎鹰智驾”等新技术……
“消费者对智驾汽车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厂商策略的调整以及试驾体验的提升。”日前,北京卓思天成数据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CDO常乐贵在接受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有望冲刺500万辆,对应渗透率超20%;预计搭载城区领航驾驶方案的新车销量有望冲刺300万辆,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0%~15%。进一步展望2026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新车销量有望较2025年再增长60%~100%。
随着智驾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这一赛道上竞争维度更高的“血雨腥风”已在所难免。过去,小鹏、华为先后入局,依靠自身的技术长板领先一个身位,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鲜明的记忆点。如今随着比亚迪、长安等更多车企的加入,一场涉及数据、成本与生态的对决已经开始。
当前,智驾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数据-生态-用户体验”的全维度较量。品牌通过技术路线选择、场景化功能设计、生态整合与价格策略,深度影响消费者决策。常乐贵认为:“随着华为、小米等公司对汽车行业的渗透逐渐加深,智驾技术已成为消费者选车的重要依据,而智驾系统如同车辆的核心零部件,对消费者的选择将产生影响。”
“类似于过去的动力电池、音响、座椅等硬件配置一样,不同品牌和档次的智驾会给消费者造成较大影响,但由于智驾系统需要通过长期体验才能发现其优缺点,所以此时品牌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常乐贵表示,主机厂商因拥有大量存量车辆和数据资源,可开发出基于真实场景的实用性强的产品,而生态型公司则能通过算法积累快速推进技术迭代。二者都有机会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成功,这取决于其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
部分智驾公司、主机厂智能驾驶系统发展情况 “智驾平权”的第一步是车辆具备智能驾驶功能,但如何让消费者在安全性上获得更好的体验,这或许才是未来车企之间竞争的关键。
目前,主流车企基本都已导入了L2级辅助驾驶产品。但从用户体验层面来说,智能驾驶系统在感知能力、决策和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比如难以应对复杂的交通情况和突发状况。“我有好几次在城区遇到频繁加塞场景,智驾系统虽然反应很快,但会突然出现急刹,体感很不好,经常还会无效变道等。”一位理想汽车车主认为,智驾是未来的趋势,但现在还不能完全依赖。
L2级自动驾驶的具体功能 特斯拉在2月底向中国市场推送FSD功能后,有平台发布了一份详细的特斯拉FSD测试报告,结果测试中共发生了17次需要人为接管的情形以及27次交通违规行为,引发热议。
常乐贵告诉“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认为,混淆高阶智能驾驶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认为:“NOA、L2级、L2+级智能辅助驾驶或部分自动驾驶,司机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下一步难度更大的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级高级自动驾驶的推广还是需要谨慎地循序渐进,暂时不宜提全面自动驾驶。”
“我们曾对10万元级车型的消费者做过一个智驾系统安全信任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消费者仍持疑虑态度,认为安全性是关键问题。”常乐贵告诉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持续升温,但支付意愿却有所下滑。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技术领先型车企将高级自动驾驶方案作为标准配置来提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消费者的付费倾向。
消费者为自动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对比 据常乐贵认为:“短期内,订阅制可以降低消费者感知的门槛,并能通过用户反馈进行优化,但长期来看,其吸引力不如低成本控制在整车售价5%以内。目前消费者对智驾的接受价格上限约为车辆售价的5%,理想数值为2%。汽车厂商需考虑将智驾作为常规配置以降低价格,增加消费者选择的比例。”
自动驾驶技术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解放驾驶员的双手和注意力,尤其是在长途驾驶或复杂路况下,系统接管车辆控制可显著降低疲劳感。但就目前的L2级亦或是L2+级自动驾驶技术而言,还远远做不到让方向盘“下岗”。尽快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商用,是当前车企、消费者共同的呼声。
在自动驾驶各级别中,L3级自动驾驶正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相较于L2级,L3级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可完全接管驾驶任务,实现了“脱眼脱手”的飞跃,也意味着汽车真正由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
关于L3级自动驾驶,政策正在积极托举。2024年12月,北京市通过了,将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及支持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个人乘用车可以附条件上路。今年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的中提到,提速发展智能驾驶,推动技术突破、产品推广、场景应用和商业模式融合,加快L3级规模化应用,攻克L4级技术,抢占L5级制高点。
政策松绑,已有多家车企拿到了L3道路测试牌照,并且对“L3量产元年”已有了明确的商业刻度。今年两会期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以及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等车企与会代表围绕自动驾驶量产积极建言献策。雷军认为,“我国L3级自动驾驶正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初具条件,亟需加强自动驾驶功能量产应用。”朱华荣则呼吁加快国家层面自动驾驶立法,明确L3级及以上事故责任认定机制,推动保险体系与监管政策同步完善,解决车企与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岚图汽车CEO卢放近期表示:“关于L3级自动驾驶的立法,国家正在讨论之中,预计今、明两年L3级自动驾驶将会大规模实现商用。”岚图汽车已宣布将与华为合作,尽快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推向市场。
就当前而言,L3级别自动驾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很大挑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尤其是人工智能在边缘场景下的表现和安全性的长尾问题成为难题,导致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许多技术因此停留在L2+级别,L2+的NOA技术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乘用车领域内被广泛使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此前在接受常乐贵在接受尽管困难重重,主流车企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近日表示,现在是中国智驾企业最好的机会,“中国的场景是最复杂的,中国做好了,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不是问题。”至于怎么做好中国场景?他的答案是“把AI加进来,这样智驾的迭代速度将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