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民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合水县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这一目标,逐步实现医疗服务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粗到优,走出一条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努力践行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
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医疗改革重要一环。近年来,合水县不断提高农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农村卫生市标准化建设,让农村群众实现就近治疗、现场报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
吉岘镇罗家畔村村医张海涛说:“以前的村卫生室有5间土房,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现在这个新卫生室是2019年建成的,分别设有公卫室、治疗室、诊断室、药房,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到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从简陋的卫生所到拔地而起的医疗大楼,合水县各乡镇卫生院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与全民健康体检统筹发展,立足实际,现已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在全面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合水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年门诊量10万人次,住院1万人次,手术1300余例,床位利用率95%。十年间,县人民医院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从功能单一到今天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这都得益于合水县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制度改革的体现。
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立忠说:“ 十年以来,我院成功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进‘一门受理、一号通办’服务模式;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建成了五大诊疗中心和五大区域医学中心,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院配备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腹腔镜、胃肠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开通线上预约挂号,实行‘一码通办’看病模式,真正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的十年,是合水县医疗服务水平极具变化的十年,是艰辛探索的十年,更是成效显著的十年。十年间合水县医疗参保人数由144666人次增加到151752人次,报销人次由14049人增加到29291人次,报销金额由3903.93万元增加到 8647.24万元;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由40988人增加到125377人,建档率由24.07%增长到92%;家庭医生签约人数由33082人增加到57663人,签约率、履约率均为100%;共签约引进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7人。
如今,随着医疗兜底保障、分级诊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惠民政策的实施,“看病难”逐渐远去群众的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将激励这块热土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