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约占我国白酒产能的8.4%,销售利润达到780亿元,仍占整个酒业销售利润的45.8%。
酒类直供平台百酒汇执行董事李进军在接受
中信证券最新研究认为,经过2016年至2021年品类红利期的快速发展后,酱酒行业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格局,虽然品类狂欢已过,但是到“十四五”末,酱酒行业的营收将达到3500亿元左右的规模,在白酒行业营收中的占比将超过40%。此外,2022年至2025年期间,酱酒产业内部将会加速分化,头部品牌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
正如上述分析那样,目前酱酒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每一个酱酒企业都有机会。于是,在一年一度的重阳下沙之际,各大酱酒企业纷纷开启产能布局,扩大规模,提升品质。
据了解,今年重阳下沙季,贵州珍酒酿酒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未来产能将达10万吨、储酒40万吨的规模;郎酒官宣实现6万吨产能,预计未来基酒储量将达到30万吨;国台酒业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达到17000吨。
此外,今年1月,贵州茅台41.1亿元投资“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产能约1.2万吨、制曲产能约2.94万吨、贮酒能力约3.6万吨。截至2022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完成茅台酒基酒产量4.25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1.7万吨;习酒“十四五”技改第一期1.8万吨新产能及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三线酱酒企业也在积极扩产进入规模酒企行列。武陵酒一期整体建成暨产能5000吨下沙仪式举行,项目总投资15亿元;寰九酒业计划投粮4032吨;湘窖酒业2万吨酱酒扩建项目一期5000吨正式投产。
据悉,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752.93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酱香白酒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0.21亿元,同比增长55.2%;工业增加值方面,酱香白酒产业增长48.5%。
除产能规模外,品牌也是未来酱酒行业核心竞争点之一。肖竹青说道:“现在做消费者教育的酱香酒品牌只有茅台、国台和习酒。随着更多业外资本的进入,我认为五年以后的酱香酒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品牌应该是消费者主动指名购买/有美誉度的酱香酒企业。”他补充道:“未来的酱香酒市场核心关键点是品牌制胜,并且在全国建立销售服务体系,应该在圈层营销方面进一步挖掘私域流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