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东制药股价异动,周内上涨超40%;康方生物明星药物冲刺非小细胞肺癌第三项适应证|掘金创新药
更新时间:2025-07-27 23:44:41 浏览次数:

  
 

  资本眼

  
 

  近日,劲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刺。这是继今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重新提交,前次招股书已失效。

  创始人吕强与兰炯,一位是北大毕业、留美深造,曾在诺华和基石药业担任高管;另一位是兰州大学博士、有恒瑞和扬子江工作背景的研发干将。他们于2017年携手创立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

  招股书显示,劲方医药核心产品GFH925是国内首个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已于去年8月上市。但该产品面临激烈的红海竞争,先发优势并不明显,今年前4个月的商品销售收入仅为12.7万元,且面临多重专利挑战。此外,劲方医药早在2021年便与信达生物就GFH925达成一项重量级合作,金额超10亿元,但该项合作已于2024年1月终止,公司还需要向信达生物分期支付20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终止费用。

  聚焦前沿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维立志博就赶上了创新药板块的好行情。创纪录的认购数量,足以看出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关注。

  与大多数刚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一样,维立志博-B还在亏损、没有产品上市,核心业务模式是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截至目前,维立志博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其中6款已成功进入临床阶段。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维立志博亏损额分别为3.62亿元、3.01亿元、7515万元。期间,维立志博仅在2023年有约887万元的收入,主要是根据百济神州协议,就维立志博所提供的桥接研究服务而自百济神州收取的款项。

  一线治疗是癌症治疗中最初始、最关键的一步,其治疗效果往往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的走向。就拿肺癌来说,当患者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还没接受过针对这种癌症的系统性治疗时,医生首先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案,就是一线治疗。

  在肺癌的免疫疗法领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是块“大蛋糕”,占了整个免疫疗法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是“兵家必争之地”。拿到的一线治疗适应证越多,这款药物的线月,康方生物披露过依沃西单抗这一适应证的临床研究进展。在与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头对头研究”中,依沃西单抗获得强阳性结果,更胜一筹。

  如果这一适应证能够获批,sq-NSCLC患者就多了一个对抗癌症的“武器”。对康方生物来说,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步。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是免疫疗法市场中的一块“大蛋糕”,依沃西单抗若能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无疑会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而且,这次申报是基于有强阳性结果的研究,也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口碑。

  自免与炎症是肿瘤以外的第二大疾病领域。按全球存量患者数量来看,特应性皮炎、慢阻肺、哮喘、银屑病都是全球发病人数超亿人的大病。而且大多数自身免疫病属于慢性病,目前仍未有完全治愈的药物和手段,患者用药时间长,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

  有业内人士向罗氏于2024年9月公布的临床前数据显示,CT-173与GLP-1和GIP受体双重激动剂CT-388联合使用,有助于打破小鼠模型中的减肥平台期。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相比,该药物组合还能够减缓停药后体重反弹的速度。

  在近日举行的罗氏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集团制药部门首席执行官Teresa Graham表示,该分子未能达到罗氏公司评估是否值得进一步投资候选药物的标准。

  破局者说:对线月,亚盛医药的利沙托克拉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国产原研首家、全球第2款Bcl-2抑制剂,打破艾伯维长达9年的垄断。谈到这款产品的成功上市,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表示,创新药应避免内卷,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me-too也好、快速跟进也好、生物类似药也好,我一直说我们不做这类创新。这些在研发阶段的风险比较小,但上市后的商业化风险更大,那时候成本更高。”杨大俊说,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已经很难有“唯一、独一、缺一不可”的品种,不管在什么样的阶段,亚盛的目标都是解决临床无药可用的困境。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