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恒瑞医药与GSK百亿美元大单背后的生意经
更新时间:2025-07-29 12:26:14 浏览次数:

  提振,资本市场上,恒瑞医药A股当天涨停收盘,股价报62.04元/股,市值重回4000亿元大关;港股报84.75港元/股,上涨24.54%。

  7月28日,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在接受恒瑞医药或用一笔“血亏”的交易打动了GSK

  HRS-9821是此次合作意向最明确的在研产品。作为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HRS-9821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恒瑞医药称,该药已在早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强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并为开发便捷的干粉吸入器制剂提供了机会。

  HRS-9821所瞄准的慢阻肺病是一种会损伤肺部并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率、高社会经济负担等特征。有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病患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已成为国内第三大致[*]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慢阻肺病治疗药物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单一机制往往难以全面控制这一疾病的多重病理特征。相比之下,PDE3/4双重抑制剂凭借同时具备支气管扩张与抗炎作用的机制,有望实现疗效上的“协同增益”。

  从竞争格局上看,PDE3/4抑制剂仍算得上是蓝海市场。据恒瑞医药此前披露的公告,目前全球同类产品仅Ensifentrine于2024年7月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慢阻肺病的维持治疗。经查询EvaluatePharma数据库,2024年Ensifentrine全年销售额约为4200万美元。截至目前,HRS-9821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3843万元。

  不只是GSK,其他跨国药企也已对PDE3/4抑制剂这一新兴靶点及其在慢阻肺病治疗中的潜力表现出浓厚兴趣。实际上,就在本月上旬,默沙东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nsifentrine的原研企业Verona Pharma,以此将这一药物收入囊中。

  一直以来,GSK都被视作全球呼吸赛道龙头,其2024年呼吸业务收入约90亿英镑,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9%。国泰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GSK在呼吸赛道上重点布局慢阻肺病新药,旗下IL5单抗已获批用于慢阻肺病治疗,后续也有自研长效IL5进行迭代。此外,GSK还布局了IL33、TSLP等新机制药物。

  从管线策略方面看,通过引入恒瑞医药的PDE3/4抑制剂,GSK几乎填补了其在慢阻肺病领域所有的关键空缺,构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产品组合。

  彼时,业内大多认为恒瑞医药在上述交易中被“中间商”Aiolos Bio赚了差价,将“金子卖出了白菜价”。但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这笔让恒瑞医药“血亏”的交易,让GSK认识到了恒瑞医药的价值所在。

  跨国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在更早阶段达成合作

  除了重点披露的HRS-9821,上述协议还包含一项开创性的规模化合作计划,双方将共同开发最多11个项目,涉及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目前均处于非临床研究阶段。不过,恒瑞医药方面并未披露其他11个项目的适应证、靶点等具体信息。

  以往国内创新药所达成的BD交易,通常都是至少经历过II、III期临床试验数据验证的成熟管线,比如此前引起广泛热议的三生制药与辉瑞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辉瑞就曾派团队在中国待了数周,深入研究现场并逐一查看了扫描结果,并了负责这项研究的医生,最终才得以拍板。

  但此次GSK看中的11个项目,却均是临床前候选药物。即便是上文提及的进展最快的交易标的HRS-9821,也才刚刚在7月上旬拿到临床试验批文。从表面上看,GSK高价押注恒瑞医药这11项尚处在临床前阶段的管线,背后并没有详细临床数据的验证和支撑,似乎是一场高风险的“开盲盒”式交易。

  与之类似的,在今年6月,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的超50亿美元规模的合作中,合作标的也均是临床前候选药物。

  日前,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医学官曾对林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全球研发环节里附加值更高的IP创意创造环节正开始向中国迁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创新药的研发中心。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