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演出市场最亮眼的品类为“大型演唱会”,总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但演出市场的繁荣并非全面开花,在演唱会高歌猛进的同时,剧场演出不断承压。冰火两重天的情形下,行业头部票务平台摩天轮选择向剧场类项目开放零佣金模式。但产业链给予的帮扶,无法真正解决剧场卖票难的问题。行业如何找到突破方向?
此次活动间隙,
去年大型演出票房大涨78.1% 拉动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升级,演出行业正站在创新与变革的潮头,急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前瞻的视野探索‘演出+’和‘+演出’的无限可能。”刘克智在活动现场指出,行业也需清醒认识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内容同质化、技术应用与艺术表达的平衡难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
回溯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刘克智表示,呈现出精品引领、需求驱动下整体上行的态势。而优质演出产品地区供给的差距持续缩小,且演出市场延续下沉趋势,交通便利的优势使得演出项目辐射力增强,中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演出市场取得长足的发展。“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仍保持在60%以上,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吃住行等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2024年演出行业协同创新催生出了更多产业联动,促进消费作用明显。”在刘克智看来,新技术、新媒介的托举,让演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创造出了更多文化消费需求。“线上演播、虚拟演出等业态持续扩容,2024年我们协会重点监测的4家网络平台,在线个,线亿人次,虚拟偶像演出AI交互技术运用成为新的增长点。”
作为演出行业的关键一环,摩天轮票务、大麦等平台肩负着各类演出票务收买流转的任务。
“2024年演出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强劲复苏,更凸显了其在文旅融合中的巨大潜力。”演出行业的资深人士何嘉向
票房占比不足20% 行业首推“零佣金”能否帮助剧场纾困
演出市场整体向好,活动现场发布的显示,2024年大型演唱会增速最为突出,票房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1%。
但指有长短,与数据亮眼的演唱会相比,剧场演出表现相对落寞。
“与2023年相比,虽然演出场次有所上升,但是票房收入、观演人次均呈现了不同的下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鹏在活动现场直言,2024年我国剧场行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难的发展之路。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鹏
郭文鹏透露,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房信息采集平台的数据监测,并结合行业调研综合测算,2024年剧场类演出共计29.48万场,实现票房收入104.62亿元,观演4856.47万人次。其中,专业剧场演出场次为8.13万场,票房收入为56.85亿元,观演2308.64万人次。
这意味着,2024年我国剧场类的演出市场占比进一步缩小,票房收入占总票房份额不足五分之一。
“剧场如今正面临多重困境。首先,运营成本逐年攀升,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其次,从剧场打造的内容项目来讲,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较为突出,除了少数头部剧目外,大部分项目的市场吸引力不足。”刘斅向对此,摩天轮票务于“2025中国演出交易会”上行业首推“零佣金”。
成都剧场演出领跑全国 超40%的观众跨城来“追剧”
尽管2024年剧场演出承压,但在刘斅看来,仍具备较大增长潜力。“去年超4856万人次的观演数据,揭示了这个领域具备待开发的‘富矿’,也有城市用逆势增长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2025中国演出交易会”展商区 “成都的剧场演出无论是从增长率上还是从外地观众的占比上来讲,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系现象级城市。”刘斅告诉
“2025中国演出交易会”展商区 数据显示,四川省演出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稳步增长的蓬勃态势,2024年全省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近30亿元,其中引进大型演出218场,观众276万人次,票房收入近20亿元,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演艺经济已经成为四川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极。
何嘉成都正用技术赋能舞台艺术,并将一些“在地化”、首发的演出项目与文旅结合,打造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等融合新模式,将观众的单次观演,转化为住宿、餐饮等多频次消费,让剧场成为城市文化活力的心脏,也带动周边城市的客群涌入。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成都在全国演出市场中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显示,2024年,在大型演唱会的票房贡献上,成都跻身全国前三。
刘斅向当技术、消费与地域文化在剧场空间、演绎舞台相互碰撞后,成都的演出经济有望开启从“看演出”到“享生活”的产业升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