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这场机器人展会上,宇树科技坐在角落
更新时间:2025-05-18 12:43:09 浏览次数: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应急救灾和救援设备展上,5月13日—14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应急主管部门等联合举办的一场设备展在沪举行。在3号馆角落,宇树科技的展台上仅有一顶灰白帐篷、机器人、机器狗以及一张印着二维码的A4纸。没有宣传片,也没有大屏幕,销售总监王洪坐在帐篷边的折叠椅上说:“我们只带技术,不带排场。”

  但宇树科技带来的狗,自然不是普通“小狗”,而是在火灾现场“拼[*]”的“大狗”。这些电驱狗的长距离奔跑速度,与人类的顶级马拉松运动员差不多。

  
 

  宇树科技的机器狗 这些“大狗”与水下机器人、森林开路机器人等组成了中国应急力量的“隐形军团”,正在灭火、排涝等23个高危场景实现一场国产风暴。正如王洪所说:“有了技术,人家不得不来。”

  小展台竟“藏着”宇树科技

  过去几天,国家会展中心的3号馆和4号馆内人头攒动,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本次博览会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合作举办。中国电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大公司带着自己的新品来了,还有装甲车、急救车这样的“重型装备”也来了。

  展馆两侧有一排小型的展台。每一个展台里只有一顶简单的小帐篷,门口放着易拉宝。没有专门的礼仪人员、没有广播声、没有展示宣传片的大屏,同占据C位的展商相比,这些“小帐篷们”很不起眼。

  
 

  宇树科技的展台 3号馆一侧的角落,有一个展台上放着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如果人们匆匆路过,可能都没看到展商名字是“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你们是那个‘宇树’吗?”有看展的观众停下来,愕然地问。王洪坐在门口,点了点头,说“就是那个宇树”。看展的人马上变得兴奋,赶快叫上自己的同伴,指了指机器人说:“来来来,宇树。”

  随后,又有考察的客人凑了过来,笑了笑说:“你们这么大的企业,不应该呀。”

  “就拿设备,给你们看效果,我们也没有宣传片,啥也没有,人也就我一个人。”王洪说。

  宇树科技,是全球最知名的机器人公司之一,选择的展位却如此普通。展桌上贴了一张白纸,上面有王洪的二维码。机器人的操纵器就在桌上,右半幅的按钮基本和游戏手柄一样,观众也能试玩。相比里身着“金丝铠甲”的它,展出现场的机器狗就像是另一种“裸奔”。

  王洪习惯了这种“平平无奇”,他说宇树科技从企业到创始人王兴兴都是这样的风格,他们喜欢捣腾技术,“有了技术,人家不得不来”。

  比拼人类马拉松纪录的机器狗

  宇树科技在这里展示了什么技术?扭秧歌?打拳击?没有,这些都没有出现。

  机器狗在展台上,“一站”就是老半天。倒不是说它没有才能,而是狭窄的场地限制了发挥。王洪拿着操纵杆进行操作,机器狗先是简单挪步,突然一个箭步冲出展台。“这里太小了,大一点,它可以冲好远。”王洪只是简单秀了秀它的“爆发力”。

  这只机器狗走起路时,带着有力的“嗒嗒”声,有一种齐步走的律动感。“但运动性能是最牛的。”只要说起宇树科技机器狗的硬件功能,能明显感觉到王洪的自信。

  这种自信有一定道理,王洪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宇树科技机器狗的,人们无论是用脚踹还是用木棍“重击”,机器狗都没有“痛感”,始终能保持平衡。

  这意味着它在极端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比如,在火场高温导致建筑逐渐坍塌时,飞溅的碎石与扭曲的钢筋可能随时砸向救援设备,而机器狗可以保持平衡穿越障碍,将热成像仪带入废墟探测生命信号。

  极速状态下,机器狗的速度可达21.6公里每小时。而人类的马拉松纪录是2小时又35秒跑完42.195公里,两者的速度基本持平。

  在应急救援场景里,这个数字对应的是救援时间。它足够让机器狗进入“无人地带”,更快去探查现场“[*]角”。

  
 

  背着水炮的机器狗灭火 展会现场的宇树科技机器狗还不是完全体,真正的完全体是“机甲机器狗”。它带有移动水炮、三维测绘相机以及超过10公斤的救灾物资,它的脚在融化的沥青上能踏出火星,它还可以用射程达60米的移动水炮灭火。

  王洪的另一个同事向

  应急领域里“奇形怪状”的机器人

  为什么宇树科技现场没有展示用于消防、应急等领域的人形机器人?

  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形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不如机器狗。

  王洪的同事介绍,宇树科技从2016年开始研发应急类机器狗,技术成熟度很高,比如说它现在能直接爬20~25厘米高的台阶,但是人形机器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即便如此,宇树科技的行业机器狗仍有“力所不逮”之处,比如它更擅长灾前巡逻和灾后侦察,而不擅长在火场核心区域与“火龙”贴身肉搏。

  但这已是一大进步,机器狗的每一次跃动,都拉远了人类与灾难的距离。企业则在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找到了各方的“刚需点”。

  行业机器狗与消费类机器狗不一样。宇树科技内部将专业级的机器狗称为“大狗”,消费级的称呼为“小狗”。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消防、应急领域的行业机器狗类似巨型贵宾犬,而消费级机器狗类似小型贵宾犬。它们站在一起时,身高体型的差距很直观。

  4号馆内,与宇树科技一墙之遥的展台属于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台处,中电科也放了一只机器狗。它重25公斤,额定负重10公斤,能适应多种复杂地形。“消防员救火往楼上跑时会背很多东西,会很沉,有了它之后,就会轻很多。”展台工作人员表示,机器狗能减轻消防人员的负重。

  
 

  中电科的机器狗 在机器狗旁边,资本市场上被炒得火热的外骨骼机器人也出现了。它的本质是助力,最大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在应急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和机器狗一样能帮助救援人员减负。

  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这些机器人没一个有“人样”,奇形怪状,有的像垃圾桶、有的像古董照相机、有的像微型坦克,还有的像怒目圆睁的昆虫。

  它们的诞生源于三种故事——生命救援的故事,力拼巨头的故事,自主生产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机器人的一小步,但每一小步都推动着中国应急救援力量往前走了一大步。

  应急机器人的三种故事

  生命救援的故事,来自一家在广州生产排涝救援机器人的企业。

  这个排涝救援机器人被叫做“大水牛”,它块头不大,但每小时排水量高达600吨。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不单单是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还是一支民间公益救援队。这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从2018年就开始参与社会救援,包括“7·15珠海石景山隧道透水事件”“7·20郑州特大暴雨”。

  大水牛也是基于这支公益救援队的救援经验而设计。

  
 

  排涝救援机器人“大水牛” “7·20郑州特大暴雨”的救援场景历历在目,回忆起那时的救援过程,上述工作人员说,雨水淹没整个地下室时,有救援人员因为不清楚水深而溺水,或因误碰电线而触电。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公司研发了大水牛,让它快速抽干地下室的积水,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

  第二类故事,是关于和国际巨头拼市场的,来自一家做森林开路机器人的国内公司。

  
 

  森林开路机器人 森林开路机器人能迅速推倒两旁的大树,在火灾现场开辟一条道路。这家国内公司的竞争对手就是瑞典的机器人巨头Husqvarna——该公司是现代智能割草设备的先驱。前述国内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产品价格比国外竞品低一半,但性能几乎一样。如今在某些细分领域,这家公司已经能吃掉国外竞争对手的四成市场。

  最后一个是自主生产的故事。故事里的激光雷达测绘机器人,能在应急现场实现三维测绘,建构三维地貌。这台测绘机器人背后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产品一度被伺服电机“卡脖子”。

  “十多年前,国外的供应商就是不卖给你伺服电机和元器件⋯⋯能怎么办呢?我们只有去代理它们的产品。”这位工作人员回想起公司最艰难时的经历——因为关键元器件遭“卡脖子”而中断生产,不得不求着国外供应商要代理权,以维持公司自我“造血”。

  他们靠着代理产品赚辛苦钱,集齐研发成本后,终于实现了关键元器件的自主研发。

  
 

  测绘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目前多数时间还只是在构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但在应急领域,它们已肉眼可见地落地。

  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还有一家来自四川的企业代表——川润股份。这家公司带来了一款集应急能源、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综合防灾应急仓”。该“综合防灾应急仓”本身涉及了固态电池、风光储能、低空飞行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川润股份总经理钟海晖在接受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