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贸易的齿轮发出摩擦声,中国经济的增长之锚扎进国内消费市场,一场围绕消费主导权的“卡位战”已然打响——
9月25日晚,由商务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四川省商务厅与各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购在中国·四川站”暨第四届中国国际熊猫消费节正式启动。
“最美川西景观道”自驾消费大礼包、成渝双城消费节、第八届世界川菜大会等一系列大礼包和标杆IP活动,在覆盖21个市州的同时,更将持续至11月30日。
放眼全国,这个“消费节”,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活动内容之丰富,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它不再只停留于“发券”,而是“重构系统”,系统性地提振消费。
通过打造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消费场景,经济大省的“超级阳谋”也藏不住了——借助“熊猫”这个全球顶流,四川正全力塑造一个具有引领性的超级消费IP。
当原汁原味的巴伐利亚啤酒文化与成都东郊记忆的时尚潮流碰撞出火花,当途径318国道的游客陆续收到来自四川的消费大礼包……显然,这个西部消费大省,想换一种“玩法”。
四川将启动“最美川西景观”自驾消费大礼包。不论省内还是省外自驾318国道旅游的消费者,都有机会分享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餐饮、住宿在内的10万张消费券。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政策,能够丰富我们促消费的场景,对于企业而言我们也将紧紧把握住这次机会。”极氪汽车西南公共事务总监陈光昊表示。从今年8月以来,极氪在四川地区销量和上险量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下一步将结合本地生活特色,挖掘市场潜力。
9月22日,四川省新闻办举行熊猫消费节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配合备受关注的“川超”,推动商业与赛事的深度融合,打造“安逸观赛、巴适消费”的沉浸式场景,释放赛事引流与消费转化的叠加效应,推动赛事“燃”起来、消费“火”起来。
很大程度上,熊猫消费节这一超级IP如同催化剂,助燃消费市场、引爆消费热点。
四川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提振消费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作为、协同发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消费”工作格局。
“消费增长较快的城市要着力巩固良好态势,进一步提升消费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消费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为何要如此力度抓“大消费”?答案藏在消费数据里:截至2024年,四川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8万亿元,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这也意味着,消费的“主引擎”作用毋庸置疑,要进一步支撑“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消费马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当然,这不只是个别经济大市的任务,全省21市州,一个都不能少。
为此,本届熊猫消费节期间,四川专门分五大经济片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促消费活动,旨在通过全域联动,激发全省活力。
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聚焦首发经济与国际消费,拓展“票根联盟”,举办进口嘉年华、中国美酒美食烟火节等系列活动;
川南经济区聚焦夜间经济,结合彩灯、白酒等地方特色,举办美食美酒节,配套夜间灯光秀与酒文化体验;
川东北经济区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旅演艺周,推出文旅研学套餐,展销川丝、川茶等好物;
攀西经济区聚焦银发经济与智慧康养,举办“银发潮玩市集”、大健康主题市集,开展阳光康养消费季活动,推出康养旅居套餐;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聚焦文商旅融合,依托九寨沟、稻城亚丁等文旅资源,组织藏羌文创市集,配套民俗展演。
在此过程中,文旅融合无疑是激发消费活力的一条“主线年,四川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要达到3800亿元、2万亿元左右,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为此,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产业和扩大消费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文旅消费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相关行业。省商务厅将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把四川蓬勃旺盛的文旅“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从这一维度看,熊猫消费节的IP效应和传导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带动形成“千企发动、万店协同、亿利直抵、惠及全民”的新气象,助力培育新型消费、扩容品质消费、吸引入川消费。
如唯品会公共事务部总监申梁子所言,四川消费市场历来活跃,很多促消费政策都是从便利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这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