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间,东软载波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录得1352.46万元,与去年同期的5720.54万元相比,骤降76.36%。
此外,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东软载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锐减88.32%,显示出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面临挑战。
面对业绩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的复杂局面,东软载波并未坐以待毙。今年上半年,东软载波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斥资1.82亿元在佛山市南海区竞得产业用地,计划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意图在新能源、储能、数智化等新兴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
东软载波这一南下“建谷”战略,既是公司落实双总部发展战略、巩固华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被外界视为寻求业务破局、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的关键一步。然而,东软载波新基地的建设与投入需要时间,远水能否解近渴,是解药还是赌局,还有待后续观察。
东软载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清晰地揭示了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营收主力电力线载波通信业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东软载波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呈现“一降两增”的分化态势。其中,曾作为公司业绩压舱石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2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9.65%。
东软载波在2025年半年报中坦言,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通信单元和电网终端产品市场招标量减少,同时竞争厂商日益增多,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相比之下,东软载波集成电路和智能化两大业务板块则表现出良好的增长韧性。2025年上半年,东软载波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增长12.81%,尤其是白色家电、锂电池管理、电动工具等领域的收入增长显著,大客户订单保持稳中有升;智能化板块更是实现了48.04%的高速增长,收入达到3387万元,公司重点推广的智能照明方案在多个场景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该板块的收入规模。
然而,尽管2025年上半年两大新兴业务板块表现亮眼,但营收规模合计仅占东软载波总营收的约35%。东软载波这两大新兴业务板块的增长,尚不足以抵消电力线载波通信业务下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最终导致2025年上半年,东软载波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6%,归母净利润更是大跌76.36%。
对此,东软载波方面在与投资者交流时曾解释称,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集成电路产品毛利率下降以及现金管理收益下滑。
然而,东软载波2025年半年报进一步揭示,上半年,公司集成电路业务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22.94%,导致毛利率下降了7.59个百分点。
这也显示出,即便是在营收增长的业务板块,东软载波也同样面临着成本上升、盈利能力被削弱的压力。
在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双下滑的同时,东软载波的财务健康状况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现金流和成本控制方面。
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东软载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0.35万元,与上年同期的5741.24万元相比,骤降了88.32%。
对此,东软载波在2025年半年报中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具体来看,东软载波上半年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高达2.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6亿元大幅增加了约44%。这一数据的急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面临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或采购策略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对公司的资金周转构成了挑战。
成本端的压力,在东软载波利润表中也得到了印证。今年上半年,东软载波整体营业成本为3.54亿元,同比增长了5.04%,同期营业收入却在下滑。
东软载波在面对内部的财务压力和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东软载波选择以更大力度的战略投资来破局。
2025年5月,东软载波发布公告宣布,在佛山市南海区成功竞得一宗产业用地。东软载波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地块的投资额为1.82亿元,将用于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
东软载波在上述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了落实公司双总部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与拓展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业务,提升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这一布局,公司计划重点发力新能源、储能、数智化、智能制造等新兴业务,力图打造新的增长极。
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是东软载波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东软载波认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方案是应对复杂能源系统的趋势,也是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公司已在虚拟电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形成了从“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有业内分析指出,在当前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财务稳健性与长期战略投入,将是东软载波管理层必须审慎应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