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迎来短期小幅回调,其原因可以归结于之前市场对于国内政策的高度乐观有所退潮,以及海外流动性出现变化。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反弹压制港股相对表现,对流动性敏感的恒生科技指数回调较深。
在积累了较多涨幅的情况下,预期变动放大了市场波动,但这并未改变港股市场的中期配置逻辑。事实上,上周市场回调反而吸引了资金进一步流入。南向资金流入规模大幅放大,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是4月11日以来单周新高,港股科技ETF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2亿元,资金逢低布局。
从宏观角度讲,我国仍然处于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较为稀缺的情况。价格层面,央行持续维护流动性宽松;量的层面,中金公司统计,截至6月我国M2高达330万亿元,达到GDP的2.4倍,大量资金存在配置需求;此外,香港与美元市场也呈现偏宽松的态势。在2024年,这一资产稀缺使得资金大量进入性价比仍然较高的固收类资产,如30年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将期限利差、税收利差拉至历史极低位置。今年年初,受到deepseek等题材的驱动,权益逐渐展现出较高的收益机会。
此外全球流动性倾向于宽松而非紧缩,无论是超预期放缓的美国就业数据还是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扰,都对美元指数构成了下行压力。除此之外,多数国家宽财政对冲关税压力需求仍强,货币财政双宽松或继续提振广义流动性。
政策层面来看,港股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去年 4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强化港股作为科技企业跨境融资枢纽的地位。今年 2 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2025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涉及一系列旨在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设立了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市场资金投资五大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今年2月,中新社透露中国科技部将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等四项举措,助推香港科技发展。
港股科技聚集了一批中国科技核心资产,被称为“东方硅谷”。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