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智能眼镜有AR版和AI眼镜两种。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上新产品来自和谷歌建立深度合作的XREAL。据公司方面介绍,新发布的XREAL One Pro配备了XREAL自研的X Prism光学引擎和自研的X1空间计算芯片。不过,该款眼镜虽然是国内首秀,但此前已在北美、日本、欧洲等海外地区发售。
一出,市场一度质疑量产和制造能力会制约智能眼镜的发展。对此,赵仲夏直言,目前国内供应链在量产和制造方面都没有问题,反而是用户的接受度和消费习惯还需要培养,这就需要企业在眼镜的外观和功能上再做“”。
根据消费者的使用反馈,目前AI眼镜的应用场景大多集中在拍摄、录音、翻译等功能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其中,翻译功能在出国旅游、外贸工作等场景下具有一定的刚需属性,吸引到了一些用户尝鲜。赵仲夏直言,用户对AI眼镜认知的提升是多引擎驱动的,外观形态、佩戴舒适度、智能化水平、显示效果、续航能力、存储水平、通信水平等都是考量因素。
“在市场出现质变之前,智能眼镜甚至可以作为首饰、潮玩、身份的验证。随着大模型的逐步落地,眼镜和机器人必然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现在产业还在黎明的前夜,凌晨四五点的样子。”赵仲夏称。
赵仲夏提到的首饰、潮玩,也是当前厂商尝试的方向之一。
今年6月,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联合推出了一款全新智能眼镜,计划涵盖多个奢侈品牌,如Prada和Oakley。还有不少厂商跨界而来,如老牌金店老凤祥,于同月推出了搭载豆包大模型的AI智能眼镜,将目标用户直接定在了中老年群体上。另外,仁和药业旗下品牌还联合科技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脑眼协同AI功能眼镜——ULook脑机智能眼镜,有在赵仲夏看来,虽然目前厂商还很节制,但“百镜大战”迟早会到来。
根据行业自媒体XR Vision统计的数据,今年下半年预计将有二十几款智能眼镜发布,其中既有老凤祥这类跨界玩家,也有业内期待已久的三星、字节跳动等品牌。“很可能到了未来的某一天,没有人会佩戴非智能眼镜。”赵仲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