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盈利的德镁医药拟赴港IPO 康哲药业持股超9成
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12 浏览次数:

  康哲药业持有德镁医药90.8%的股权,其余9.2%由两家雇员激励平台持有。日前,德镁医药已向联交所递交申请, 申请批准德镁医药股份以介绍上市方式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对于此次分拆,康哲药业在接受

  近三年营收合计约15亿元,亏损1.6亿元

  此次拟分拆上市的德镁医药,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海南海口,业务围绕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产销,提供从预防、治疗到长期护理的皮肤健康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矩阵聚焦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痤疮等高发皮肤病。

  在皮肤处方药领域,德镁医药主要产品管线包括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处于临床阶段或后期阶段的候选产品及两款临床前候选产品,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皮肤挫伤、浅表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化脓性汗腺炎、结节性痒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主要皮肤疾病。

  此外,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德镁医药代表性产品包括禾零舒缓系列产品与喜辽妥—壬二酸产品系列,此类护肤品主要针对患有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的消费者。

  不过,德镁医药在近三年的业绩期内,出现了增收未增利的现象,公司毛利率也有较大波动。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德镁医药分别实现营收3.83亿元、4.73亿元和6.18亿元,实现净利润为-5517万元、-470.3万元和-1.0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0.1%、76.9%及63.5%。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德镁医药在各期间从五大客户取得的总收入分别为2.84亿元、3.07亿元及3.79亿元,各占其总收入的74.2%、64.9%及61.3%。

  对于近三年收入增长及亏损额持续扩大,德镁医药表示,收入增长主要源自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销售额增加,及由于同期多款产品推出所致;业绩报告期间录得净亏损,主要由于推广新上市产品产生了较高销售开支,以及为丰富产品管线而产生了较高研发开支。

  大药企“养小号”,分拆已是趋势

  从大股东康哲药业去年业绩来看,皮肤健康业务营收占比并不高。

  按照全药品销售收入口径来看,2024年,康哲药业皮肤和医美线%。

  德镁医药的收入主要由两条业务线产生,皮肤处方药销售和皮肤学级护肤品销售。其中皮肤处方药销售收入占比最高时达97.5%,2024年销售收入为5.37亿元,营收占比降至87%。而皮肤学级护肤品的销售近三年增长较快,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该项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46.6万元、4774.4万元和8027.5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5%、10.1%和13.0%。

  对于分拆后的业务定位,康哲药业表示,分拆完成后,德镁医药主要在中国内地运营皮肤健康业务,而康哲药业则聚焦于心脑血管、中枢神经、消化及眼科等专科业务,以及其他市场的皮肤健康业务。

  康哲药业还表示,此次拟分拆有助于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若成功独立上市,德镁医药将在资源配置、战略决策与品牌建设等方面获得更高自主权,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有望抓住皮肤健康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实现重大发展突破。

  德镁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预期未来经营业绩将受到所售商品成本及经营开支波动的影响。销售开支是公司经营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销售及推广活动的增加,预期我们的销售开支于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经营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工成本。

  实际上,近年来在医药行业,大药企分拆热门赛道业务上市的案例频发。如早先的科伦药业分拆川宁生物、科伦博泰,药明系“一拆四”,以及长春高新、华兰生物等药企的分拆上市。这些案例中,大药企或因聚焦主业,或因拓宽融资渠道等分拆子公司上市,子公司虽上市地点各异,但业务均聚焦于热门赛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统药企纷纷将创新药资产从母体“剥离”,甩开包袱,以单独上市的方式寻求资本市场的青睐。这一现象背后,既是大药企对自身业务估值的思考,也是优质在研管线价值的体现。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