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外,现在的储能路线还要加上生物质电池。生物质电池的优势是安全性强,且生态环保。
除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之外,现在的储能路线还要加上生物质电池的身影。
所谓生物质电池是利用生物体内存在的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的氧化还原反应,将生物质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例如,微生物电池在微生物作用下燃料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介体捕获电子运送至阳极,电子经外电路抵达阴极,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氧气在阴极接收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特点看,能量转化效率较高,能在常温常压甚至低温环境下运作,维护成本低,安全性强,产生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生物相容性好。
“就是把大自然的物质加工成纳米碳,属于电容性电池……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国瑞惠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保茂向虽然生物质电池具有原料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其中宁德时代以接近110GWh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据全球29.5%的市场份额。
新型储能能否缓解相关产业关于安全性的“焦虑”?
在任保茂看来,正是因为生物质电池现在的市场容量小,未来的市场空间才大。目前,一些生物质电池及其技术路线已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光伏项目发电、风力发电、工业园区调峰储能、住宅小区调峰储能等多种储能应用场景必需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例如,储能市场就是增速很高的大行业,足以容纳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5%。2024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行业市场规模为565亿美元。据预测,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30%。
目前,不同的储能技术路线的应用场景也不一样。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项目,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储能系统;铅酸电池目前仍广泛应用于UPS、应急电源等领域;钠硫电池适用于电网储能、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可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以平衡电网负荷;液流电池主要用于长时储能,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储能配套。
在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孟强看来,储能在当下及以后的挑战是高能与安全协同、节能环保、资源短缺以及低成本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方兴未艾,先进储能技术市场化处于提质降本关键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庆龙教授也希望未来的储能市场不要就“储能”谈“储能”,而是要人工智能技术和储能结合,“对电池应用市场的监测和管理,应当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思考和完整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