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不仅骗你钱还要卖你的个人信息!保险消费场景下,这些“刺客”千万要注意
更新时间:2025-03-19 21:13:56 浏览次数:

  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面临的风险情境也愈加复杂,网民可能遭遇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身份盗用等个人数据安全问题。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保通社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案例中,不乏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在代理退保的案件中,非法金融中介常以投诉为由,索要消费者敏感信息,且不会妥善保管,甚至倒卖或用于办贷;不法分子冒充网络平台客服,以百万保障到期扣费为由头,诱导群众访问网址、共享屏幕实施诈骗……

  监管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需关注自身信息安全,妥善保管证件、手机号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谨慎授权个人信息的留存和使用。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账户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保险机构进行冻结账户、修改密码等操作。

  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了一则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典型案例显示,某保险公司代理人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从他人处非法购买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并伙同其他保险代理人将获取的客户信息用于展业。

  对于上述行为,上海金融监管局根据第一百七十七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的规定,依法给予该保险公司代理人禁止进入保险业终身的行政处罚。

  除了购买个人信息,还有保险公司人员非法售卖客户信息的情况。有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提成,私自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保险购买情况等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这些客户随后不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保险公司提醒,客户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保险账户信息和通信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

  保通社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2022年3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开展银行业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落实。2023年3月,正式施行,指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切实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