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5个关键产业之一,目前广州市正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产业办,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据悉,将结合广州应用场景资源丰富的特点,选择广州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生命健康、智能交通、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行业为重点方向,通过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便捷、优质、普惠的AI+行业应用共性技术服务基地,集聚各类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大力推动AI+行业应用加速在广州落地,通过鼓励应用示范,带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近日,发布,这是全国首个数据标注产业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我市多语种标注和语音标注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重点行业,标注数据规模达3000TB,构建11个以上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拉动标注产业规模达30亿元,支撑相关产业规模超千亿,打造国际上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数据标注基地。
3月9日8时45分许,随着57661次检测车从重庆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渝厦高铁重庆段建成通车后,重庆主城区至黔江区的列车旅行最快时间将从现在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
近日,交通运输部、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根据规划,到2035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3500万标准箱。天津港的定位为国际枢纽港和沿海主要港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支撑,深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促进陆海深度融合、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以及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
数读
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情况如何?研发经费由谁投入、去向何处?大连理工大学团队最新公布的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约3.08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11%,自“十三五”时期以来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研发经费增长至约3.34万亿元,增长8.36%;2024年超3.6万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实现“十四五”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及强度态势
根据报告,从四大板块的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来看,2020-2023年四大板块在全国研发经费总投入中的占比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格局保持稳定。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研发经费比重略有上升,由17.75%提高至18.20%;东北地区比重略有下降,从3.61%降至3.35%。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研发经费占比相对稳定,分别维持在约65.4%和13.1%。总体而言,研发经费投入“东部2/3”格局稳定,中部地区崛起态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