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过去一年,我国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塑、我国“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发展,实现能源领域的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围绕相关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接受了
对于中国而言,近年来,我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技术实力大幅提升。然而,面对全球激烈竞争,我国仍需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因此,加快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成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能源科技创新也是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机遇。电力作为我国具备先发优势的高端产业领域之一,其技术的全面突破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
当前,能源科技创新呈现复杂涌现性、不确定性和系统性的新特征,面临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战略交织、与工交建多领域融合,以及叠加多挑战并存等复杂形势,具有内生的高度不确定性,同时需要立足系统对各环节实施前瞻谋划、整体协同推进。
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持续提高
同时,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能源系统的科技创新需通过三大驱动力实现:在战略驱动方面,发挥重大战略牵引作用,以能源系统性优化配置驱动能源科技创新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约束,既收紧了能源系统科技创新的边界裕度,又对处理好能源系统科技创新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融合创新驱动方面,在远近协同驱动方面,要此外,政策与机制、能源产业链与供应链作为两个重要的基础,为能源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产业基础来看,要同时,要发挥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反哺作用。从政策机制基础来看,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创新模式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科技创新全谱系覆盖,全方位激发科技创新动力。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稳中有升
在能源领域,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点涵盖了煤炭、油气、新能源、核电与水电、电网、氢能和储能等多个方面。例如,对于煤炭,产业发展重点要瞄准引领煤炭行业发展,聚焦灵活智能、高效清洁、功能多元化等燃煤发电,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储热、储能与煤化工深度耦合,聚焦存量产业技术升级迭代和高端化产品开发,攻克相关技术与装备。
对于油气,产业发展重点要面向陆上常规油气勘探、非常规油气勘探、海洋油气勘探等领域,攻关相关技术与装备,形成成套技术和稳定生产线。
此外,储能和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特别是氢能,因其清洁、高效的特点,被视为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
与此同时,需求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从短期来看要提升负荷与电网的互动支撑能力,助力全域综合平衡,大幅提升电力系统对海量分布式电源、新型负荷的接纳能力以及系统运行可靠性与韧性水平。中长期看,要进一步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供需协同互动能力。
另一方面,要抓住能源技术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历史机遇,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能源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助力高效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具体来看,针对水电,近中期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兼顾开发的经济性,以基地化开发为主,转向更大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技术升级方向。
针对核电,近中期面向核安全高效利用和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聚焦第四代核能技术,形成核电安全高效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是持续攻关可控核聚变等前沿科技。
至于储能,中短期内需大幅提升新型储能性能并降低成本。氢能中短期需突破获取源头-基础设施-消费终端全流程、“制-储-输-用”各环节从材料到装备的完整技术链,长远来看,则要实现国际领先的制氢成本,并建立多元化的氢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在保安全方面,能源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以油气为底色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演化为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可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但带来一系列风险。总体看,能源安全风险问题呈现复杂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特征,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在促转型方面,新发展格局下能源要素呈现清洁绿色的突出特点,随着源端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推进,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设施属性呈现显著新作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对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
在增动能方面,新型能源体系的产业属性持续增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全方位升级发展。新发展格局下,能源领域科技引领进入爆发期、投资带动方式全面升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重大调整,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产业属性将持续增强,依托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将带来巨大增量发展空间和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