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下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诚如所言,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频次与金额实现了显著跃升,为上亿投资者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春节前的大规模分红只是冰山一角,2024年A股市场的分红表现堪称亮点纷呈:上市公司分红金额创新高,一年多次分红逐渐成为市场新常态;分红总额更是连续15年保持正增长,2024年的增速强劲回归至两位数;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A股市场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均达到了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甚至超过了美股市场。
这些数字的飞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资本市场生态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中证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分别较5年前提升了20.9%和14.5%。另一方面,红利板块近年来明显跑赢市场整体。截至去年末,中证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近3年分别跑赢沪指15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将红利资产作为底仓来配置。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市场红利及高股息主题ETF总规模达102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17亿元增长超140%。
展望2025年,据中信证券研报预测,今年股息率在3%以上的中信二级行业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石油开采、保险、电信运营、全国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业内认为,这些权重板块是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其分红规模的稳步提升对改善市场生态,重塑投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构成中长期利好。
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节前2个月实施分红,金额超3400亿元,创造了历史纪录。这不仅是一组数字的跃升,更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生态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呈现出政策引导、企业觉醒与投资者信心重塑的良性互动。
首先,监管层的政策工具箱正在展现前所未有的温度。从2023年证监会出台强化分红约束,到2024年对异常不分红企业实施ST风险警示,政策设计精准指向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重融资轻回报”痛点。春节前引导分红的特别安排,更蕴含着监管层呵护市场情绪的深意:通过引导企业将经营成果转化为“红包雨”,既缓解节日流动性压力,又让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
其次,在政策指引与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上市公司群体正在经历价值认知的范式转换。国企阵营中,工商银行以年度千亿元以上的分红持续领跑;民营企业阵营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大幅提升分红率。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走出“规模崇拜”的初级阶段,上市公司开始理解股东回报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从分红金额来看,2.4万亿元的巨额分红无疑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一次有力提振。如此大规模的分红,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了企业与投资者的共赢。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真金白银的分红收益消解了“纸上富贵”的焦虑;机构投资者方面,可预期的现金流提升了资产配置的稳定性。这种变化产生的乘数效应已然显现,当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从股价波动转向持续回报,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从房产到股权的历史性转折或将加速到来。
而这种趋势的延续,离不开监管层对市场的良苦用心,以及政策的积极引导,也将有助于资本市场迎来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