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引弓”
更新时间:2025-02-21 23:31:48 浏览次数:

  飞副总裁娄超分享说。科大讯飞在安徽以外开拓的第一个代表处就在成都,而目前,在讯飞“成都智谷”、蒲江AI产业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之后,科大讯飞又与成都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飞与成都是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完美结合”。

  在很多长三角企业来成都投资落地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成都企业去长三角拓展市场。

  此次“蓉品出川”“蓉品出海”的机会清单中,有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等航空航天产业,也有火锅底料、豆瓣酱等食品产业,展现出成都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活力。

  东西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同,也将不断扩大产业“共振效应”。

  城市坐标

  开局起好步,才能为全年赢得主动。

  从全国来看,各地都将项目投资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动或推进活动中——

  北京160个重大项目集中推进开工,总投资超3400亿元;上海安排正式项目186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400亿元;杭州2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0.5亿元;成都启动380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08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8.2亿元。

  投资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2024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增速高达48.7%,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9%。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成都正把握建设国家战略腹地与重点产业备份基地的历史契机,大步迈向承接国家战略使命的前沿阵地,发展机遇良多。

  
 

  从更大范围来看,成都正加速释放战略牵引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加快把国家战略赋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势能。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此前指出,2025年成都要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摆在首位,前瞻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同时打响营商环境、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三大品牌,努力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运行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动中,成都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以城市机会清单的形式将场景需求搬到长三角、大湾区,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成都人工智能等产业链建设,再以科学精准的服务推动产业生态的完善,是“城市和企业相互成就”的新路径。

  不仅如此,还一个明显变化是,不再是一区、一县或者一园区走出去,而是市级部门联合、区县分级分工,着眼点在于产业链,让企业去最适合的区县、最适合的园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以及项目落地效率降低的问题。

  从组建招商中心,到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到常态化开展 “进解优促”工作,开展“立园满园”行动……种种迹象显示,成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闭环,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城市坐标。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