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4年6月底,该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计容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近乎未开发,如今被纳入收储名单。
此前,华侨城位于武汉的一宗TOD地块也被收回,地块规划由商办为主、住宅为辅调整为住宅为主、商办为辅,最终重新出让还是由华侨城以底价竞得。
在众房企中,被政府收回土地较多的还有越秀地产、中国金茂等。
越秀地产在2024年8月~11月,先后三次退回所持地块,涉及资金超130亿元,但补偿方式为支付等值的应付票据,可在有效期内用于支付指定区域的土地收购。
中国金茂则在2025年1月13日公告,将名下位于浙江湖州的4幅地块交由湖州南太湖管委会收储,总代价为7.81亿元,现金补偿分三期在2年内完成,涉及地块于2021年竞得,目前仍未开发。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房企土地被收回,一是因为房企资金紧张无力承担后续开发投入;二是地块本身不适应当下市场,如商业占比过多去化困难;三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收回土地。
“对于现金流承压的企业,退地可拿回已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在建项目,缓解现金流紧张压力;对于经营稳健的企业,退地有利于优化土地储备及盘活项目,长远看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回收土地调规后再放出,也为推动企业开发投资创造了机会。”刘水进一步补充道。
严跃进则提到,各地“债收地模式”的开启,将有助于快速系统高效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对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此类土地项目收购后,对于相关房企的资金状况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反过来有助于房企轻装上阵,在稳定企业经营或进入新一轮投资拿地方面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中指研究院分析,当前,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仍存在多项难点,如专项债额度不清晰、调规程序复杂、土地置换利益难协调等,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不足;收购价格低,政府和企业协调困难,企业参与意愿低,且收购标的物集中在地方国企,较难调动其他类型企业积极性。
“但这一举措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循环,是2025年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中指研究院提到,预计未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收储节奏,更多城市有望借鉴广东省做法,出台详细操作细则或指引,推动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