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这波流量,哪座城市能接住?
更新时间:2025-01-18 22:56:36 浏览次数:

  
 

  短短数日,随着“TikTok难民”们的到来,小红书变身“国际书”,迎来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网友。

  目前在北美苹果应用商店免费软件下载排行榜上,小红书牢牢占据榜首。截至18日18时,小红书“tiktokrefugee”线万条。

  有人说,这可能是第一次,中美网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零距离”接触。沿着小红书这座赛博版“中美跨海大桥”,中美网友从“交猫税”破冰,飞快进入“对账”、帮做作业、学中文、学做菜模式……

  1月17日,在2025驻华这场意外的“文化碰撞”,也引得各地文旅又开始花式“整活”。这波流量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但对城市来说,将它作为一次对外传播“试水”的机会,似乎也未尝不可。

  无锡市文旅集团专门召开“小红书”平台宣传专题部署会,强调要紧跟小红书热点,把握流量密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用中英文发布无锡文旅相关内容,提升无锡文旅的国际形象,其急切态度不言而喻。

  如何出圈

  过去两年来,经历了淄博、天水、哈尔滨、山西隰县等地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地方文旅都已经意识到“网线”的威力——巧用短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整活”,线上流量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线下流量。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指出,短和直播平台已成为用户与地方文旅互动的“留言板”和云游“种草机”,给大众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也推动城市形象和文旅服务升级。

  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想擦亮城市品牌,首先要擦亮这块“留言板”。换句话说,就是主打“听劝”。

  在各地文旅部门的小红书官方账号下,不乏网友的各类建议:

  “宁波是世界第一大港,为什么不告诉美国人,很多东西都是从宁波运过来的?”

  “东莞是世界工厂,不如告诉外国人哪些东西是东莞制造的。”

  还有网友给“广东文旅”留言:“不要总拍风景,大湾区对标的是硅谷,能否呈现一些有科技感的场面?”

  网友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

  2023年伊始,有关重庆的旅游就开始在TikTok上以爆炸式的流量规模火遍外网。其最吸引人的特质,正是“8D魔幻”般的城市建设。无独有偶,去年武汉在海外出圈最广的也是挂在光谷高架桥上的空轨,很多外国人因此记住了武汉,惊呼“赛博朋克”。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文化是多元的、带着地域特色的,各国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多少存在一些门槛。而指向未来的、科技感的内容,更容易跨越文化隔阂。

  
 

  根据分析,短时代的文旅传播呈现出“4C”特点,即从宏大叙事转向关注传统文化、美食、传统节日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小切口。

  回顾近年被小红书带火的城市,长沙、泉州、延吉、乐山、景德镇等,共同点都是烟火气与松弛感。就连生活节奏偏快的大城市,在小红书上的爆火,也是它“松弛”与“素颜”的一面。

  与以往城市文旅更多依赖独特、不可的景点资源不同,当下的文旅爆点,很可能就在城市看似平常之处,甚至就是日常生活本身。

  人们想体验的,也是生活本身。可以是在上海武康路CityWalk,可以是在鹤鸣茶社像成都人喝茶,可以是坐武汉轮渡,也可以是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里感受当地人的热情。

  去年的“China Travel”热潮中,外国游客在中国各地旅行,除了游玩当地知名景点,还迅速打入当地公园及其相亲角、海底捞、旅拍换装店等,一时间,城市的角角落落都长出了背着大包的“老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在此趋势下,城市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素颜”来吸引人、打动人。对各地文旅来说,“素颜”更简单了,似乎也更难了。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