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抗疫一线”疫情发生后,三亚市教育系统闻令而动,紧急布置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倾尽全力战“疫”。其中,在志愿服务方面,请缨当志愿者的教师2275人,主要负责核酸采集扫码、物资配送、秩序维护、数据流调、涉疫信息排查等工作。平日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园丁,积极投身到“疫”线工作中,用坚定的信念和逆行路上的平凡身影,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特别撷取几名教师志愿者的事迹,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奉献给广大读者。
西南大学三亚中学志愿者张惠娜:
做好饭把孩子留在家就出门
“为大家帮忙不是什么大事,随时有需要就说,不要客气。”
本轮疫情发生后,西南大学三亚中学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身为工会主席的张惠娜勇挑重担,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带领防控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工作。
张惠娜迅速组织各组组长、各楼楼长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汇总教职工的行动轨迹,筛出与患者有相同轨迹的教职工;带领学校医务人员入户排查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教职工,并对各户人员做好详细登记;严格要求门岗人员做好出入口的管控。
当上级发出征集志愿者的通知后,张惠娜积极报名,她说:“当疫情防控志愿者,是一件光荣的任务。疫情面前,我们责无旁贷。”在学校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后,学校所有住户实行封闭式管理,张惠娜便组织小组成员每天上门,协助医护人员为住户做核酸采样,以及配送物资、收拾垃圾等。
除了这些,张惠娜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为教职工购买药物。无论多忙,她都会挤出时间去药店帮忙购买药品。需要产检的孕妇,需要复查的职工,她通过了解和沟通协调,给教职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张惠娜从不嫌麻烦,她常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大家随时有需要就说,不要客气。”张惠娜心疼学校值班人员,经常给他们送饭、送水、煮鸡蛋,自己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舍小家,顾大家。张惠娜的丈夫被隔离在外,家中仅剩一名上小学的孩子。张惠娜每天把饭做好、布置下孩子的学习任务后,就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早出晚归。欣慰的是,丈夫和孩子都充分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
吉阳区福海苑幼儿园志愿者王艳:
化身“大白”进高风险区
“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疫情早点结束。”
在三亚市“0331”和本轮疫情发生后,吉阳区福海苑幼儿园年轻教师王艳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冲锋“疫”线,在两次疫情防控中已累计工作30多天。
作为一名“90后”,王艳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抗疫志愿者行列中。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8月2日,王艳在干沟小学开始了本轮疫情的第一场核酸信息采集工作。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王艳并无惧色。对于高风险地区,信息采集员需要与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上门核酸采样任务,工作风险加剧、工作量增多,但是王艳并没有退缩。烈日高温下,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上“战袍”,化身“大白”,毫不畏惧,走进高风险区的楼栋。
每到一户居民家,王艳都耐心细致地确认需采样人员的姓名、证件信息等,采样后帮医护消毒,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操作。楼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对她的体能消耗很大,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消杀区时,她的头发和衣服已被浸湿,浑身是“水”。她说:“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疫情早点结束。”
本次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让志愿服务工作的危险系数加大。因接触到被感染者,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她必须接受隔离。隔离结束后,她又加入到抗疫队伍中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她说,只要大家不怕困难、一起努力,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天涯区槟榔小学志愿者陈少娜:
多岗轮守“疫”线显担当
“作为一名教育,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我申请加入本次抗疫志愿者队伍!”在抗疫冲锋号吹响之后,陈少娜作为天涯教育系统的一名教育,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志愿服务中。
自参加抗疫工作以来,陈少娜多次请缨,不畏难险,多岗位轮守。8月1日至8月14日,陈少娜服从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安排,负责信息流调工作。她积极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电话协查收集相关对象信息、数据汇总、排查行动轨迹。8月15日又主动申请前往隔离酒店,负责后勤物资收发以及阳性感染者数据统计工作,并时刻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后勤工作。陈少娜将教育初心和志愿服务精神延伸到疫情防控主战场,截至目前,长达30天左右病毒“赛跑”,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陈少娜的爱人也置身抗疫一线队伍当中。本轮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闻令而动,从白天到黑夜,值守在卡口点位,逆行在疫情防控一线。夫妻二人为全身心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将两个孩子交付给已有85岁高龄的奶奶照顾。
自8月15日调到隔离酒店做协助工作后,陈少娜还没回过家。“虽然身心疲惫,但我始终明白肩上的重担。我是一名教育,也是一名抗疫志愿者,在这个关头,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只希望疫情快快过去,再苦再累都值了。”
每天长时间工作,导致陈少娜头痛失眠,她毫无怨言。“疫情防控需要足够的人手,作为一名教育,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崖州区崖城小学志愿者陈宗宁:
当好卡点和学校“守门员”
“我问题不大,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干。”
陈宗宁是崖州区崖城小学教研室主任,有着22年党龄。他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参加过2020年、今年“0331”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工作。本轮疫情发生后,他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彰显一名共产党员、教育的责任担当。
陈宗宁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头发被汗湿了,他抽几张纸随手擦擦;鞋被雨水浸湿,他就赤脚站在雨中。
卡点值守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人想闯卡,拦住他!”正准备到卡点交班的陈宗宁,听见一阵喧哗,定睛一看,一名身着黑色长袖的男子骑着电动车正甩开值班的志愿者冲过关卡,他一个箭步冲出校门,拦下了该名男子,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将其交给派出所民警带走。
“爱校如家”是陈宗宁的真实写照。每天,他完成卡点值守的工作后,无暇休息,组织其他教师志愿者当起了学校的清洁工、物资搬运工。每当学校需要安排人员值守校门时,他总是主动站出来,当起学校的“守门员”;当住校教师的生活物资储备不足时,他马上与村委会联系购买,并帮忙把物资分拣、配送至各楼栋;面对独守的老人、孩子或出行不便的住户,他总是格外细心,帮忙打印健康码、购置所需食物药品等。
值守期间,陈宗宁被虫子咬伤了大腿,皮肤一片溃烂,行动不便。同事们都劝他休息几天,他仍坚持值守,还开玩笑说:“我问题不大,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干。”就这样,他带着伤始终坚持在“疫”线,和志愿者们守好社区“安全门”。
三亚市立才学校志愿者孔照岩:
“勤于行动、乐于关爱、善于奉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美德。”
正当孔照岩计划如何在8月份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时,三亚本轮疫情暴发。作为三亚市立才学校的一名党员教师,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积极参加三亚市立才学校党支部组织的党员抗疫志愿服务活动,听从学校党支部的安排和派遣。“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挺身而出。”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话语从她的口中传出,述说着一位党员的初心。
立才学校党支部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小组的工作是配合立才居委会核酸采样点维护秩序,为不会操作出示健康码的居民解决问题。在志愿服务中,孔照岩在维护秩序的同时,引导老人进入优先通道,提醒居民不要插队,一遍遍地提醒保持距离……经常从工作开始到结束都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对于遇到问题的居民,孔照岩耐心开导,细致讲解防疫措施,尽最大努力赢得他们的理解。她顶着炎炎烈日,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确保了核酸采样工作的正常进行。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勤于行动、乐于关爱、善于奉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美德,无论时间怎么变,我们助人为乐的传统都不能改变,我们要用炙热的心来赶走病毒,让三亚处处都充满爱。”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孔照岩颇有感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孔照岩和其他教师志愿者不舍昼夜、冲锋在前,与医护人员们携手并肩站在一线,她相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三亚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海棠区龙海小学志愿者林园园:
党员教师“解锁”多重身份
“此时此刻,还有更多的抗疫人员比我更辛苦。”
这是林园园第二次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早在2020年,在许多人对疫情防控知识尚未有清晰的了解时,她便当起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与海棠区的志愿者到村里挨家挨户发宣传单、分发口罩、科普防疫知识,教村民下载使用健康码。本轮疫情发生后,她再次披甲上阵。
今年8月,作为海棠区龙海小学副校长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林园园,看到志愿者招募令后,迅速报名参加。她住在主城区,由于海棠区管控不能回到工作所在地,便主动加入到吉阳区的志愿者队伍。
“您好,请您保持一米远距离,请您规范佩戴好口罩。”“今天是5人一管,请您打开健康码采集信息。”“您好,请问领取多少位核酸采集人员的医疗物资?”“您好,小区还没有解封,请勿随意下楼走动。”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林园园“解锁”了多重身份,在秩序维护、核酸信息采集、医疗物资分配的岗位上,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哪里需要,哪里能去,她便主动报名参加,完成一个任务,接着参加下一个任务。自己居住的小区变成高风险区后,不能外出,她又报名参加小区内的志愿者,为封控人员运送物资以及巡查区域。
为维护现场排队做核酸人员的秩序,她在烈日下暴晒,站得腿脚酸痛;身穿防护服采集信息,给封控人员送生活物资,汗水湿遍全身,口渴不敢喝水。林园园从未想过退缩,“此时此刻,还有更多的抗疫人员比我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