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国际美妆巨头们的业绩集体承压。但在所有产品线中,香水香氛成为逆势增长的赛道。这也是去年年中这些美妆巨头在财报中透露的一大信息,如今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9月4日,港股上市公司颖通控股联合德勤咨询发布的显示,全球香水市场规模在未来4年预计将维持4%~6%的增速,中国香水市场预计未来增速则更快,2024~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
香水市场火热也推动了一家香水代理公司上市。今年6月,颖通控股登陆港股市场,成为“香水第一股”。但自IPO以来,颖通控股备受市场质疑,公司高度依赖代理品牌,自营品牌营收占比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9月4日,颖通控股CEO林荆就市场质疑以及香水香氛行业的趋势,接受了包括上市首日,颖通控股破发。截至9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仍低于发行价2.88港元。
市场在担忧什么?
关键点在于颖通控股是高奢品牌香化头部代理商,极度依赖品牌方的授权与合作。根据公司招股书,截至3月31日,颖通控股有22个品牌的授权或分授权将在1年内到期。与此同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选择将香水品牌的授权收回,改为自营模式。
9月4日,林荆在接受包括截至5月31日,颖通控股管理的外部品牌多达72个,其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在今年一季度仍不足1%。要知道,自1999年起,颖通控股就开始运营自有品牌Santa Monica的香水和眼镜。公司自有品牌规划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林荆回应称,一两年内,公司对Santa Monica的规划是打磨产品,验证模式;从长期来说,不排除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快速获取成熟的品牌IP或核心技术,以实现自有品牌业务的规模化突破。
不可否认的是,以香水为代表的“嗅觉经济”近年来崛起,推动颖通控股最终在港股上市。
在国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香水市场实现增长实属不易。另一个印证是,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多家国际美妆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但香水香氛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例如,雅诗兰黛在2025财年,护肤等产品线营收均出现下滑,其香水业务则有小幅增长;欧莱雅上半年销售额整体微增,其香水业务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市场作为潜力市场,增速领跑全球。显示,中国香水市场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39亿元。在中国线%,香水销售额则同比增长3.6%。今年以来,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3.7%,这一增长趋势还在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18年至2024年14%的年复合增长率,8%的增速已然放缓。这也意味着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行业的趋势与机会,林荆认为,一方面,一线市场成为存量市场,渗透率较低的二线和下线市场增长机会大;另一方面,男士用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此外,香的延伸品变得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场景都需要“香”的存在。
显示,在基础、进阶、资深三大用香消费人群中,2025年一线城市人数占比均达到或超过50%,相较于2024年有较大变化。在资深用香人群中,一线%;男士用香消费占比从2023年的37.1%升至2024年的40.1%。
市场增速放缓,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颖通控股此前披露,其销售的产品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品牌授权商。
“颖通控股每年至多引进10个品牌,而每年接洽的品牌超百个。”林荆在受访时说。
面对中国市场增速放缓、品牌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哪些品牌在中国市场更有潜力,或者说颖通控股在挑选新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有哪些标准?
林荆告诉与此同时,国内“观夏”“闻献”等香薰品牌在近些年崛起,国内美妆企业也陆续发力香水香氛赛道。毛戈平上半年推出“国韵凝香”和“闻道东方”两大高端香水系列,上市仅一个多月,实现销量3.5万件,贡献收入1141.3万元。上美股份旗下“韩束”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红运”香氛系列。
但在披露的2025年第二季度全渠道香水TOP20品牌中,难觅国产香水品牌的踪影,国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国产品牌有哪些机会可以实现突围?
林荆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