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关税战,,上半年外贸总量创新高
更新时间:2025-07-14 23:03:17 浏览次数: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王令浚表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在6月份,我国进出口规模达到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月度进出口历史第二高位。

  与此同时,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壮大。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受关税政策影响,近一段时期以来,中美贸易受到高度关注。上半年中美贸易情况如何?海关总署对下阶段两国贸易走势有何预期?

  对王令浚在回答今年1~6月,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万亿元,下降9.9%;进口5303.5亿元,下降7.7%。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影响,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20.8%。

  “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王令浚说,6月份中美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他强调,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既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国企业创新协同与民众福祉提升的现实需要。

  “据了解,目前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王令浚说,中方愿再次强调,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来之不易,讹诈胁迫没有出路,对话合作才是正道。希望美方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让合作成为中美经贸的主旋律,推动全球贸易体系重回公平与开放的轨道,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接受据王令浚介绍,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进入6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

  具体看,6月份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月度进出口历史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增长比较快的产品有电子元件、船舶等。

  霍建国认为,6月份进出口形势较5月份有所好转,表明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原有的贸易结构中,美欧、东南亚等地区的增长较为均衡。如今,美国市场下降,但我国上半年对东盟市场进出口增长9.6%,对其他外围市场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且增长基数有所提高。

  “这表明,尽管中美贸易目前处于‘休战’或过渡阶段,但企业仍在积极调整市场,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的力度。”他说。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我们看到了美国市场的困难,积极拓展其他国家的市场,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白明说,在此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充分利用经贸规则,也有助于对冲当前面临的压力。

  “电子元件出口增长快,主要是创新驱动的结果。”霍建国说,电子元件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在半导体电子领域的技术突破,并形成了广泛应用,也带动其他零部件出口整体都有所提升。

  “过去,中国电子产品出口量虽大,但多为代加工,如今,代加工的订单虽然有所减少,但本土品牌的产品出口却在增加,替代关系较为明显。”他预计,电子元件出口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这些领域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内技术进步效应仍在发酵,有望成为出口领域新的增长突破口。

  据王令浚介绍,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数量仍然实现了重要突破。在霍建国看来,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产品价格低,利润薄。许多企业认为,出口利润通常高于国内销售,因此,有条件的企业都在积极抢出口,特别是民营企业。原有企业正在调整市场结构,新兴企业也在瞄准国际市场积极争取出口。

  霍建国说,很多企业倾向于选择多元化市场,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能会选择海外加工,比如过去投资墨西哥是为了出口美国,如今则直接瞄准墨西哥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企业逐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通过将产能转移到海外市场,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而非完全依赖国内生产、发货、出口。这种调整是非常积极的。

  “更高级的企业可能会转向服务贸易,比如与制造业配套的服务性领域,包括物流、仓储、批发、零售等,这有助于平衡货物贸易大幅顺差的矛盾。”他说,服务贸易的利润通常高于货物贸易,特别是高科技平台服务、AI软件出口等领域发展迅速。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

  霍建国表示,民营企业在对内压缩成本、对外开拓市场巩固客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当然,我国对外贸易的便利化政策支持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他认为,民营企业已日益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力军。要稳定出口,必须保护好民营企业的利益,善待民营企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稳住民营企业出口,就是稳住我国外贸的基本盘。

  霍建国强调,下半年外需形势仍不容乐观。中美经贸关系目前只是暂时缓和,限制性商品虽暂时放开,但关税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即便按最乐观估计,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仍不容小觑。因此,企业仍需加大多元化市场开拓力度,调整自身结构,以应对贸易争端的影响。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