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赛道迎来新一轮融资高潮。
称,宇树科技已完成C轮融资交割,规模约7亿元,融资后估值达到120亿元,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绝大部分老股东参与跟投。
是具身智能赛道2025年投融资井喷的一个缩影。
来自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突破23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的机器人赛道融资中,达到亿元级别的占比显著高于往年,也不乏单轮融资达到数亿元的项目。其中,具身智能赛道融资达到亿元级别的项目超过40个,大额融资频现,并且很多都是由多家头部机构联合投资的,显示了资本对于这类项目的强烈看好。
当然,随着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快速升温,业内讨论是否过热和出现泡沫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对此,康雨对“我们不认为当前是‘泡沫期’,因为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具身智能仍处于‘婴儿期’,技术体系、供应链、商业模式均在早期构建阶段。现在的‘热’更多集中在展会、消费层面,尚未真正进入红海竞争。”康雨这样表示。
王宇浩也指出,具身智能是2025年一级市场最热的赛道之一,融资存在一定的过热情绪。他分析称,这种现象是良性的,因为具身智能赛道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但需要大量资金助推技术和商业化成熟。“拉长周期到10年来看,当前所谓的泡沫可能也不叫泡沫,而是‘浪’,需要一浪又一浪去推动这个行业快速向前发展。所以当前的融资热潮仍是一个比较良性、健康的状态。”
他判断,具身智能赛道大体上分成侧重于硬件本体或侧重于大脑智能算法的两类公司。前者需要跨过“表演性质”阶段、真正进入高附加值行业,以稳定可靠的硬件替代人类完成高价值工作,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后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的泛化能力,即机器人能否自主执行特定任务而无需编程或遥控,这些将推动具身智能在工厂、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
康雨则表示,未来1~2年内具身智能赛道将出现显著分化。融资快、落地快的企业将加速拉开身位;部分技术不成熟、场景空转的企业将难以为继。“我们的策略是通过资本+生态协同,助力核心项目实现持续进阶,避免在短期热潮中迷失方向。”在她看来,随着下游客户对成本和交付的要求日趋明确,具身智能正在进入“从样机走向产品”的关键拐点,谁能在真实场景中率先形成稳定、可规模化的交付能力,谁就更有可能占据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