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股权融资业务收缩、新股发行规模低位运行的当下,各大券商投行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路口,探寻业务增长的全新路径。2025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规模约32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3%,IPO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让如何摆脱IPO依赖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券商纷纷发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朝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各大券商走出了哪些具体路径?同时,科技金融正成为券商深耕的重要方向,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为新兴行业带来了机遇,券商将如何通过定制化融资方案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此外,港股IPO持续回暖,中资券商在跨境资本运作领域迎来广阔空间,行业应如何把握市场机会?“股弱债强”格局之下,券商又有哪些新的布局?
近年来,各大投行应对新形势做出的相关转型与探索,正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就相关话题,日前,多家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则彰显了改革的决心。
那么,目前各大券商投行又是如何针对这些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提供专业化的投行服务,助力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呢?
据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深化贯彻行业分组,打造科技投行,先后成立了集成电路与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空天及卫星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军工、电子等行业组。实施行业分组以来,公司在半导体、空天产业等新兴行业项目储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国联民生证券依托无锡的半导体大产业布局,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多元化、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具体包括:协助半导体企业与无锡进行产业对接;聘请半导体行业专家顾问,为半导体企业客户提供更为精准专业的服务;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投融资、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另外,在上述华泰联合有关负责人看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其实也为投行业务专业化纵深发展和功能性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机遇。
“科技型企业发展早期通常面临着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的挑战,这就要求投行充分识别其持续经营能力。一方面要具备对企业上下游产业的深入洞察,真正下沉到产业集群,深入行业、理解行业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应用成果切入,判断技术先进性和未来成长性,从中挖掘面向未来、能力突出、市场认可的优质企业。其次,注册制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推动投行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更好地担当起‘看门人’的职责,在持续完善投行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要长周期的陪伴,更多耐心资本入场才能培育真正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企业,站在投行的角度,则需要践行“长期主义”理念,持续完善全业务链体系的服务,更好地陪伴企业全周期成长。”他表示。
港交所今年已完成35宗IPO,累计募资净额达877.8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另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A股沪深京三大交易所累计新受理IPO 177例,相比之下,港交所一家交易所新受理IPO项目就有240例。
对于目前港股市场这轮IPO热的背景,华泰有关负责人向而在我国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趋势越发清晰的背景下,中资券商在跨境并购、境外上市等业务中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跨境资本运作方面,相关券商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据华泰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境内外协同机制下,率先进行国际化布局,形成了内地、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地布局与联动发展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业务覆盖A股、港股、美股、GDR、跨境并购、区域业务分拆、境外债等,打造国际化、全能型投行。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下,华泰进一步深化港股IPO业务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的优势,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高效协作机制,境内与香港团队无缝衔接、紧密配合,为客户提供覆盖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借助团队对境内外交易规则及资本市场运作的深度理解,设计出更加灵活、精准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和战略需求。”该负责人向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则指出,“我认为,在国际业务的赛道上,不同券商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这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之一。公司在跨境资本运作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一是精耕行业,公司通过设立多个前瞻性行业组,力求通过对前瞻性行业的布局实现差异化突围;二是不断提高跨境一体化协同水平,实现境外与境内的相互赋能。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国际业务部,并定期/不定期与集团香港子公司进行对接交流。三是持续加强人才布局,努力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倡导国内投行人员自愿参加香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四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国际化经营质效。”
变革:券商大力开拓债券业务
相比IPO市场的相对低迷,投行债券条线这些年的景气度却趋于提升。据中信证券日前披露的调研信息,去年公司债券承销规模首次突破两万亿元。
另据某猎头机构介绍,债券承揽的招聘持续白热化,除了头部几家券商,业内其他券商大多都在积极招聘债券承揽人才和团队,但由于优秀人才供需失衡,导致各家券商招聘结果不太理想。
对于如何通过拓展债券及其他创新业务,优化投行收入结构,降低对股权融资业务的依赖,各大券商投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据上述国联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8月之后市场股权投行项目申报数量大幅下降。国联民生投行结合当时资本市场情况,迅速调整结构大力开拓债券业务。在组织结构上,推动业务部门股债分离,加大债券业务部门资源投入,提升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债券融资服务。债券业务方向上,近年来,公司响应国家金融战略,承做了多只科创债、绿色低碳转型债、中小微企业债、民企债等。另外,公司继续深耕根据地业务,充分发挥国联集团、国联证券、公司总部、各分支公司所在区域影响力,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根据地实现了多只全国‘首单’经典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