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各地希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愿是值得肯定的。”白明提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体现“消费”,又要体现“国际”,各地国际化程度不一样,对外资、外商吸引力不一样,消费强项也不一定,所以不一定要去这五座城市,也可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更好的路。
比如,现象级IP累计票房突破150.19亿元,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五,让海内外见识到成都文创产业的实力,当地“演艺+”“赛事+”“会展+”等消费新热点也成为争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动力。
比如,长沙作为“新消费之都”,年均首店入驻超三位数,正依托网红经济等特色加快培育“旅游+演艺”、“旅游+赛事”、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不过,在白明看来,最后拿没拿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顶帽子可能并没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要围绕消费做更多的实事。“当然要‘国际化’和‘消费’结合起来形成‘中心’,起到辐射作用,也是给周边地区带来更多的机会。”他说。
未经许可禁止、、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