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总投资30亿元的光罩材料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南湖高新区。
这个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南湖高新区,是因为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南湖高新区亚太路两侧,分布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昱能科技、博创科技等高科技上市公司也坐落在这一区域,林立的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让这里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沿着亚太路一路向北,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正致力于高精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一路往南,一个未来交通小镇正浮出水面。亚太路科创带,这条“蓝色大道”正脉动强劲,加速驱动着南湖区经济攀高跃升。
8月13日,在南湖高新区,嘉兴泰格二期和易迪希总部大楼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行业最具特色的医药大数据创新创业平台及数据统计中心,为南湖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作为亚太路科创带中段的重要平台,南湖高新区是南湖区经济发展主平台。在最新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中,嘉兴市共有7家企业入围该榜单,其中3家就位于亚太路科创带上。
最近,省经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湖高新区有5家企业入列。目前,南湖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3家,成为高精尖产业的集聚地。
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之下,产业平台展现出强劲实力。南湖高新区连续3年荣获全省创建类高新区第1名,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列全省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第5位。
《嘉兴市南湖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建设亚太路科创走廊,将亚太路科创走廊作为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多年来,南湖区潜心投入,在亚太路科创带上汇聚了大量科创资源、高端人才,推动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发展,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轴。
如今,亚太路科创带的谋划更深、更细。南湖区科技局局长甘人杰表示,这条科创带就相当于一根扁担,中间的支点是南湖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扁担两头,北面连着湘家荡区域,以“科创区+风景区”双轮驱动;南面要到凤桥镇,目前正谋划打造未来交通产业新业态,将实施一系列产业项目。
眼下,位于湘家荡区域的南湖实验室一期工程正在抓紧进行扫尾施工,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的科研用房即将投入使用。近在咫尺的南湖研究院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建设。目前,两大科研平台吸引了7个院士团队入驻,16位国家级领军人才、500位以上硕博人才集聚,令湘家荡科创湖区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在亚太路科创带北段,湘家荡科创湖区是南湖区重点打造的科创区,也是嘉兴重点打造的科创载体之一。“新两院”正围绕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开展性研究,推进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现在,亚太路科创带的布局日渐清晰。
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新兴产业研究院、嘉兴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科创平台,形成了“2+2+X”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嘉兴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高地。
今年1月,在亚太路旁,紧邻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和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工程,将为南湖区乃至嘉兴市科研创新体系填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空白。
接下来,这条科创带将一路向南,延伸至凤桥镇,这里正规划打造一个未来交通小镇。今年7月下旬,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成立,这是南湖区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合作,重点打造的又一个高端科创平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宝林表示,接下来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将在综合立体交通技术创新、融合、集成、验证、检测、认证等方面为南湖发展赋能,形成“研究院+测试场+示范基地”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高地,为区域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探路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