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赫尔松州发生剧烈爆炸,俄军使用巡航导弹打击乌军弹药库;
更新时间:2022-07-12 09:04:29 浏览次数:

  俄军11日继续对苏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等地发动炮击,同时对敖德萨等地发射了导弹。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当天表示,在顿涅茨克方向,有迹象表明俄军准备在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和巴赫穆特方向加强进攻。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拉拢盟友对俄罗斯展开全方位制裁,这也让欧洲国家深陷能源危机。

  眼下正是德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德国政府计划11月前把天然气库存提升至储气能力的90%,但现在仅为62.6%。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能源出口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德法,优异的工业水平使其一直追求低成本的能源。长期以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到西欧发达国家主要依靠途经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等国的管道运输。这几个国家则向俄罗斯收取一定的过境费用,并能享受优惠拿气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各方相安无事,在商言商,合作还算愉快。

  欧盟1/4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其中80%经由乌克兰。2004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之后,亲西方政府上台,俄乌关系开始走向对抗,双方多次在天然气合同方面发生纠纷,不断“斗气”。2006年1月,俄罗斯就曾因价格争端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导致一些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受到影响。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完全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并给乌克兰提出每千立方米450美元的天然气供应报价,比俄方最初报价猛增80%!直至欧盟介入后,俄罗斯方面才同意“有条件”供气。此后多年,双方展开一轮又一轮马拉松式谈判,但都收效甚微,谈判数次濒临破裂。

  欧盟方面必然想获得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意被视作“不稳定”的供应商,双方均有意愿建立一条不受制约的输气线路,“北溪”项目就此诞生。2011年建成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俄气是负责“北溪-1”运营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股权占比51%,其余股权分属德国、荷兰和法国公司。

  “北溪-1”天然气管道被视作俄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它加强了欧洲尤其是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极大优化了欧洲能源市场,可谓双赢。有舆论认为,这也是默克尔执政时期俄德关系大致能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今年的俄乌冲突之前,“北溪-1”每年从俄罗斯向欧洲运输超过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欧洲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的1/3还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得益于此前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11年起,俄德决定推动建设平行于“北溪-1”的“北溪-2”,以增加运输能力。

  只可惜,“北溪-2”生不逢时,从一个能源合作项目沦为了地缘政治竞争的牺牲品,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从评估到铺设完成,耗时超过10年,共耗资110亿美元。虽然在默克尔下台前建设完成,但受俄乌局势变化影响,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还是于2022年2月22日宣布暂停“北溪-2”的认证程序。外界普遍认为,这个项目基本处于搁置状态。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