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复制“苏超”?这个中部大省换赛道了
更新时间:2025-09-27 08:39:17 浏览次数:

  大赛不仅是一场厨艺比拼,更是对安徽千年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活夜间消费和票根经济,搭建多维消费场景的一次全方位联动。

  
 

  “超级皖”美食争霸赛淮南城市战队选拔赛 7月,在安徽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提出了47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如何扩大内需,把握消费新风口,打造消费燃爆点”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超级皖”的推出,正是打造消费燃爆点,激活消费“新蓝海”的一项实际行动。

  安徽选择用美食激活消费,有其考量。庞瑞认为美食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感知媒介。近年涌现出一批网红城市,其中不乏通过美食打响城市IP的案例,如柳州螺蛳粉。

  同时也存在挑战。庞瑞表示,以地域比赛的方式传播各地美食,此前并没有成熟案例。相比“苏超”,体育自带天然对抗性,本身就能吸引关注,进而产生流量。美食即便是比赛,对抗性也较弱,更多依赖选手与评委之间的互动。这些都决定了安徽没法“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需要闯出一个新模式,结果有待时间来回答。

  “超级皖”的另一个挑战来自安徽美食的知名度。虽然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但话题度不如同为八大菜系的川菜、湘菜、粤菜,也不及近年现象级的云贵bistro。

  庞瑞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徽菜整体知名度暂时不及川菜、湘菜、粤菜,但也不乏臭鳜鱼这种超级单品。近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徽菜馆渐渐多了起来,这些城市就是流行的风向标。安徽可能希望通过“超级皖”的地域PK,让更多美食单品像臭鳜鱼一样出圈,进而抬升徽菜甚至安徽品牌的整体势能。

  从地理单元上看,安徽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形成皖北、江淮、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孕育出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

  这种地理多样性带来了美食的多元性,在一省之内形成了皖南菜、皖北菜、淮南菜、合肥菜和皖江菜五大派系。据本地不完全统计,安徽美食种类多达2000余种,这种多元性给后续美食挖掘提供了潜力空间。

  为何抱团出圈?

  无论是“苏超”“浙BA”还是“超级皖”,都反映了当前文旅已经从城市单打独斗,转向了全省抱团出圈的新阶段。

  虽然很多地方都想取经“苏超”,但江苏本身具有特殊性,并不容易模仿。尤其是对安徽而言,贵州的后发制人或许更具借鉴意义。

  
 

  贵州“村超”球场 “做文旅要打开思路,不局限于美食‘超级皖’。展会也是一个思路,像浙江可以将互联网大会放在乌镇,而不是杭州。在安徽,合肥作为‘风投之都’,近年承担了很多高级别展会。其实黄山脚下也有很多风景和建筑都很美的古镇与村落,如果能适当承接一些展会,将成为文旅最好的宣传。”

  作为省会,合肥能做的不都是“分流”,也有“整合”。

  不可替代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合肥不仅是安徽的旅游集散地,也是商旅目的地。在专家看来,合肥可以通过思路与载体创新,打造省域旅游样板间,展示省内各个地市的特点和多样性。

  尤其是对短期旅游和出差的人,这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安徽的整体印象。这样的例子常见于成都、长沙、贵阳,很多游客就是因为在当地短暂停留的体验,选择了“复购”,后续在四川、湖南、贵州深度游。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安徽,江苏也在挖掘本省的美食经济。

  就在上个月,江苏5部门联合印发。这是江苏首部专门围绕“地名经济”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希冀通过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江苏多地的美食已经因地名而受益: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黄桥烧饼……这些地名与相应的地理特产形成强绑定,甚至是双向赋能。

  庞瑞强调,除了美食,地名经济也能对产业和文旅都发挥良好的撬动作用。比如“溧阳一号公路”,以“一号”赋予其“顶级资源”的象征意义,借鉴了国际知名景观公路的传播逻辑。

  安徽也有地名经济的典型案例。上世纪80年代,徽州改名黄山后,因为黄山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短时间内确实对当地旅游有促进作用。但把时间拉长看,失去了徽州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其实是一种遗憾。

  庞瑞表示,有时候相比改名字,像成都、敦煌、邯郸这种千年不改的名字,不仅更有文化的重量,也包含了无形的价值。挖掘地名经济,一定要思虑周全,力求“信达雅”。

推荐图文

  • 公司荣誉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2018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自动化...>>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