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新突破,实现对脑部肿瘤完整切除
更新时间:2025-08-28 15:48:48 浏览次数:

  的这一领域的临床试验。

  植入式微电极器件,相当于给大脑安装一个导航系统,可以给做脑部手术的外科医生提供精准导航,帮助他们更好找到病灶。这技术可比普通导航厉害多了,空间分辨率能达到15微米。如果我们把大脑想象成一座跨度约200公里的城市,城市里的每一粒沙子都能被精准定位。

  绘制这张超精细大脑地图的“笔”,就是用芯片光刻技术造出来的神经电极,把它插入大脑,通过这套脑机接口系统,就可以实时解译出大脑的专属地图。

  

 

  神经胶质瘤、脑转移瘤等脑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致[*]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因其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边界模糊难辨。因此,
本次临床试验针对一位胶质瘤患者开展,该患者术前由于脑肿瘤压迫,出现语言混乱频发的症状。结合影像数据,科研团队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反馈的单细胞水平神经信号,成功精准识别肿瘤边界,在最大程度保护功能区的同时,实现了肿瘤的完整切除,为后续康复和治疗打下了基础。

  绘制这张超精细大脑地图的“笔”,就是用芯片光刻技术造出来的神经电极,把它插入大脑,通过这套脑机接口系统,就可以实时解译出大脑的专属地图。

  
依托这样的脑机接口技术,科学家不仅能绘制大脑的超精细地图,而且还能实时监测大脑的神经路况。

  有了这套脑部精准导航系统,医生就可以精准定位病灶边界,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也能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误伤。未来,这一技术还将拓展到更多领域,有望为癫痫等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据央视新闻,脑机接口,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创造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等奇迹。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虽然获取信号的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但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此次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项目,就是为临床使用此类技术时,需要不断调试设备的服务项目而设。

  专家介绍,大脑有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与上万个其他神经元连接,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还远远不够。现在最顶尖的电生理技术一次也只能记录1000个神经元,大规模记录和准确解码编码任重道远。另外,侵入式脑机接口对大脑的损伤不容忽视。植入电极需要开颅手术,电极在脑中时间长了有感染风险。为保障患者安全,脑机接口技术应列入医疗技术清单。

  近来,全球头部脑机接口公司间的技术竞争似乎有加速迹象。

  据证券时报,根据Precedence Statistics的统计与预测,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3.5亿美元,至2033年将提升至108.9亿美元,对应2023年~2033年复合增速为17%。而国内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目前仅为10亿元左右,预计2040年将超过1200亿元,对应2024年~2040年复合增速为26%。

  7月初,Neur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对外公布公司脑机接口技术新的未来三年规划,其中提到将“在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目标,同时逐渐将电极通道数从当前的数千级提升至数万级。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