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销售减少 恒隆地产上半年收入下跌19%至49.68亿港元
7月30日,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举行了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在上述业绩会上,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行政总裁卢韦柏表示,恒隆地产2025年上半年业绩可用“稳中求进”四个字概括。
据卢韦柏介绍,2025年上半年,恒隆集团总收入下跌18%至52.02亿港元,恒隆地产总收入下跌19%至49.68亿港元。总收入下跌主要是受物业销售收入减少的影响,“过往的6个月,我们卖楼的收入没有去年那么多。”
对于如何改善恒隆地产物业销售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卢韦柏坦言,不是降价就可以将项目卖出去,降价对公司的未来也可能会有影响,所以,公司在确定住宅和写字楼的价格方面一直比较小心,“我们可能只卖出去几个单位,但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的卖出价,这就是我们暂时的策略”。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文博表示,在定价方面,商场与住宅、写字楼不同,商场高入驻率比单个商铺的高租金更重要。“入驻率低代表商场没有人气,也就是做不起来,店铺租金也不会高,所以我们对商场的追求是高入驻率。”
今年年初,陈文博曾表示,期望恒隆地产在2025年能够实现微增长。在本次业绩会上,针对公开资料显示,恒隆地产的核心业务为物业租赁业务,上半年物业租赁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4%,房屋出售业务和酒店服务业务的收入各占总收入的3%。
卢韦柏表示,2025年上半年,恒隆地产物业租赁业务收入微跌3%,“所以董事会决定,中期派息和去年一样。”
对于恒隆地产租赁业务3%的跌幅,卢韦柏在业绩会上表示,这是由于公司在内地的租赁业务收入下跌1%,在香港的租赁业务收入下跌4%。
具体来看,恒隆地产在内地的办公楼租赁业务下降了5%,住宅租赁业务也有跌幅,零售物业租赁业务与去年持平。对此,卢韦柏解释称,这是由于部分住宅正在被改造成酒店。“我们认为现在的形势已经稳定。”
此外,恒隆地产在内地拥有10座大型商场,整体出租率保持在94%,超半数商场的出租率还在提升。其中,有7家商场的租金收入同比增长,仅位于天津、武汉、沈阳的恒隆广场租金收入同比下降。对此,卢韦柏表示:“这可能是由于来自当地其他商场的竞争,或是因为我们正在改变业态组合等。”
恒隆地产在内地的10座大型商场,去年第三季度营业额跌幅达18%,此后稳步回升,今年第二季度跌幅收窄至1%,今年前6个月跌幅为4%。
对此,卢韦柏坦言,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零售板块都很复杂,业务生态改变了很多。“例如,有些运动品牌将服饰做得很潮流,那么其销售业绩可能高于一般的奢侈品品牌。”
上半年,恒隆地产内地写字楼租赁业务收入跌幅达5%。对此,卢韦柏称,尽管恒隆地产写字楼质量较高,但在上半年,位于内地的国际公司进行写字楼租用场地扩张的并不多,甚至很多国际公司在找更加便宜的租赁场地。
2024年,恒隆地产在香港的整体租赁业务收入跌幅达9%,今年上半年则跌4%,大幅收窄。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公司在香港的零售物业租赁收入下降7%,写字楼租赁业务收入下滑1%,而民用住宅及公寓租赁业务收入则实现了11%的增长。
在上述业绩会上,恒隆地产首席财务总监赵家驹表示,上半年,公司共有1.61亿港元收益来自香港和内地的住宅销售业务。其中,位于香港牛头角的楼盘皓日卖出19个单位,总售价达1.51亿港元,为主要收益同时,恒隆地产还有4个已经卖出但尚未入账的房产,其中两个住房单位位于香港皓日,另外两个住房单位位于昆明的君悦居公寓,这4个住房单位的总价值为4700万港元。
财务管理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恒隆地产净负债比率为33.5%,和去年12月底相比提高了0.1%。赵家驹表示:“纵使现在是公司资本支出的高峰期,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然非常严谨。”
财务支出方面,2025年上半年,恒隆地产总体利息支出与未支付资本化前相比减少了7%。赵家驹称,主要是受惠于内地和香港在上半年利率的下降。
赵家驹还介绍称,2025年上半年,恒隆地产平均借贷利率大约为3.9%,较去年的4.3%下降0.4个百分点。公司在债务结构方面也积极增加人民币贷款的比例。目前,人民币贷款占公司总债务的43%,和去年的36%相比有所提升。
“今年初,我们做了100亿港元的银团贷款,这能有效帮助我们延长贷款的平均年期。现在,我们余下贷款的平均到期时长大概是三年,超过七成债务的还款年期是两年及以上。”赵家驹称。
据据卢韦柏透露,今年7月,杭州恒隆广场Westlake 66扩建已完成开工备案,是恒隆地产近两年的工作重点。扩建后,该广场的外立面将从90米扩宽至290米,商场面积增加40%,也能更好地带动人流。
此外,卢韦柏还预计,无锡恒隆广场Center 66二期将于今年年底落成,预售将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