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11点,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那边情况怎么样?暑假都不敢带小孩去南方玩了。”“顺德现在严重吗?8月份要去出差,住酒店有没有要求?”最近,因为深入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基孔肯雅热是个“陌生”的病毒。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临床症状有哪些,感染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发热、皮疹、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的三大主要症状。日前,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万水春接受
小雅在社交平台写道,她还加上“努力恢复中”“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的标签,为自己加油鼓劲。
小雅在7月23日发现手臂上有很多红点,手指到手腕的地方有些酸痛。她当时以为是过敏,也有些担心。近期佛山市多地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她已经特别小心,即便在40℃的酷暑依然坚持穿长衣长裤,使用防蚊喷雾,没想到去医院检查,还是“阳”了,当天晚上就被安排住院隔离。
在该医院,
呼吸感染科病房中的病床和蚊帐 根据,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
其中,发热体现为急起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周至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皮疹则在发病后2天至5天出现。
指出,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异,临床表现差异性也比较大,医院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烧、缓解疼痛、止痒的药物,大部分病人两三天症状会明显好转。
欧阳慧娟表示,目前中医药的疗效,尤其是在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方面,较为明显,比如耳垂放血退烧、医院自制的中药贴敷可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
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此前对媒体表示,当地探索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确诊患者,使用率超过85%。运用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患者关节痛方面,病程可缩短1~2天,皮疹持续时间可缩短0.7~1.5天,发热时间可缩短半天。此外,中药香包在驱蚊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
万水春也补充提示:“若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三个症状的任何一个,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排除相关疾病风险。”
公众对于病毒的危害不必过度担心
中,万水春特别提醒,基孔肯雅热没有出现人传人迹象,可防可控可治,公众对于这个病毒的危害不必过度担心。
实际上,基孔肯雅热上一次在我国发生社区聚集性流行,已是15年前的2010年9月,发生在我国东莞万江,那也是我国首次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流行。
基孔肯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2011年6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在上发表了关于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现况及其研究进展。其中介绍,2004年肯尼亚曾发生大流行,疫情蔓延至13个州,受累人口达140万,这次流行也呈现出许多不同寻常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基孔肯雅热并发[*][*]病例的出现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
肯尼亚的这次大流行,最后还蔓延至1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输入性病例,上述地区发现的病毒基因型均为中非/东非基因型,但在流行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突变。
该提到,一项研究表明,基孔肯雅热感染可能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对21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在确诊后4个月至18个月患者又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者认为,发生这种关联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但要想澄清这种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