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公司起诉侵犯专利5个月后 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提出涉案专利无效申请
更新时间:2025-07-30 22:49:35 浏览次数:

  涉案专利是第一太阳能在2013年通过收购“TetraSun”公司获得的TOPCon技术专利之一。

  起诉前,第一太阳能执行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兼秘书Jason Dymbort称他们曾与晶科能源沟通,但结果失败了,导致他们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

  据介绍,US913074B2专利是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制造方法,申请人为“TetraSun”,申请时间为2010年4月,于2015年9月取得授权,预计权利到期日为2031年11月。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可以查到疑似与US913074B2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2460715B。该专利发明人为O·舒尔茨-韦特曼和D·德赛斯特,专利权人为泰特拉桑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0年4月,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7月。

  据智慧芽7月30日向据了解,晶科能源此次为申请第一太阳能上述专利的无效做了充足的准备。公司共用了27份历史资料,从直接证据、专家证言等角度论述该项专利应被撤销授权的原因。

  晶科能源及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起诉WAAN侵犯其N型TOPCon专利。

  今年6月,印度光伏企业Waaree Energies Limited及其美国子公司Waaree Solar Americas Inc.敦促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驳回其故意侵犯晶科能源子公司专利的指控,并对侵犯专利一事予以否认。

  据7月29日,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向“要说现在光伏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有多好也不见得,龙头企业之间没有太大差距,只不过是因为近两年行业处于下行期,新技术落地减缓,企业有精力转向知识产权保护。”该人士表示,但从实操层面来看,专利诉讼涉及漫长的司法程序,所以抄袭很难被限制。

  值此光伏“寒冬”,不少龙头企业开启了技术升级。下一代BC组件、TOPCon组件已有落地,但因为投资回报率降低以及新技术在发电效率上无法拉开太大差距,各家企业在扩产时显得谨小慎微。

  “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反内卷’有什么实质的政策落地,包括产品限价、标准提升、产能收储、行业整合等,而从市场化的手段来看,不管是开发新技术、产业升级还是专利战,其实都很难实现产能出清。”该人士说。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