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中国香港的即将于8月1日生效,以及欧盟委员会已于6月下旬通过补充修正案,全球稳定币领域正迎来“窗口期”。特别策划推出“祛魅稳定币”系列专访,邀请多位顶尖学者,试图穿透稳定币“稳定”的表象,拆解其底层运行机制,展开兼具专业深度与现实价值的全方位讨论。
从摩根大通到花旗,越来越多金融巨头正加快推进企业稳定币发行计划。亚马逊、沃尔玛等公司也传出正筹备自有平台稳定币。落地后,稳定币已不再是加密货币行业的“边缘概念”,而成为大型机构主动试图掌握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谁能发币、发什么币、币能买什么,正在成为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的关键问题。
在接受稳定币成特朗普解决“特里芬悖论”的新手段
从美国政府的视角来看,稳定币在当下真的具有很强的价值。
特朗普政府为解决美债问题已进行多番尝试:最开始提出所谓“海湖庄园协议”,希望发行50年到100年的超长期国债,但没人买账;接着又是所谓的“宾州计划”,试图让本国银行内部消化美债;具体而言, 以稳定币换美元,再用吸纳的美元去购买美元现金、通知存款、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回购协议、逆回购协议、仅投资前述资产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由于稳定币持有者可能需要随时兑付美元,所以不能配置长期国债。这种运作结构恰好与特朗普政府的融资缺口形成匹配。
更深层的动因在于,但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发行机构本质上有天然的“超发”冲动
对于中小经济体而言,若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其自身的货币发行权可能被稳定币发行机构掠夺。
稳定币的关键不在于锚定什么,而是能买到什么
打个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