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创新药板块再度大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恒生指数公司公告,对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及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的编算方法进行了调整。
那么,这几个指数的编算方法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指数会有哪些影响?这一期就来详细了解。
此次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编算方法调整主要涉及4点,分别为新增流动性要求、修改行业要求、删除主题要求以及修改成分股挑选方法。
其中重点在于修改行业要求,涉及成分股结构的调整,明确剔除主营业务在CXO行业的公司,包括委托研究机构 、委托生产机构 和委托研发生产机构。
主要调整的个股将包括药明生物、药明康德、金斯瑞、药明合联、晶泰控股,这些公司原合计权重约18.1%。调整后,指数成分股全部为创新药企。
调整后的前五大成分股将变成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
另外,在调整成分股挑选方法方面,要求成分股需满足港股通标的资格,且业务聚焦于创新药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不再包含仅提供外包服务的CXO企业。相当于该指数变成了一只纯创新药的主题指数。
恒生创新药指数此次主要也是调整修改行业要求,成分股行业要求在药品和生物技术,主营业务在CXO行业的公司同样将被剔除,包括委托研究机构 、委托生产机构 和委托研发生产机构。
显然,调整之后,该指数同样也将变成一只更聚焦创新药的主题指数。
根据公告,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编算方法将有三方面的更新,一是,新增互联互通交易资格要求及修改选股范畴,要求是在互联互通下交易的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二是,成分股数目固定为30只,而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数量是50只,相当于将大幅缩减成分股数量。
三是,删除上市历史要求及快速纳入机制。目前的快速纳入机制是,容许新上市并符合条件的⼤型⽣物科技企业提前在定期检讨周期以外纳入指数。
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这次编算方法的主要变化是,将成分股数目固定为40只。目前该指数的成分股数量共有60只,相当于要将成分股数量缩减三分之一。
一般来说,指数成分股如果减少,在不考虑具体标的的情况下,意味着基金的持仓集中度会更高,弹性会更大,但同时波动也可能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编算方法的调整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之指数检讨时生效,而相关的成分股变动将于2025年9月8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