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产业规模目标500亿元,成都“点火”商业航天“助推器”
更新时间:2025-04-16 10:01:07 浏览次数:

  当低空经济成长为百亿级产业后,致力于“建圈强链”的成都“飞出大气层”,谋求在商业航天领域建设产业新高地。

  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培育7家链主企业⋯⋯在4月15日举行的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暨商业航天创新发展大会现场,发布,向外界展示出成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意志与雄心。

  
 

  当下,太空“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太空资源对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竞争已经进入“大航天时代”的“新路权”竞争。因此,“占频保轨”、争取先发优势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把握时代机遇的首要任务。国家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连续两年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大会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系统开发总师周傲松发表主旨演讲,聚焦2025年国际航天热点展望及启示。据他观察,近十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快速增长,猎鹰系列和长征系列火箭成为主要动力;2025年,重复使用运载能力持续试验,主力运载火箭更新换代,低轨星座继续高速发展,低轨卫星数量占总数的95%以上。

  
 

  周傲松发表主旨演讲 “商业航天在加速形成卫星互联网、商业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新领域新业态;载人领域和深空领域,也不再是国家队的后花园,而是商业航天的赛场。”周傲松说。

  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是商业航天赛道的特点,企业可能在特定发展阶段面对亏损等挑战。例如,主营业务涵盖卫星应用的华力创通在最近几年就面临业绩压力。在接受据了解,商业航天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应用及服务四大环节。其中,包括卫星通信、导航的卫星应用及服务是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直接对接终端用户,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此外,对于成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投入,赵叶星也表达了肯定:“成都是全国主要的产业发展区域,都还是挺齐全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柴霖在谈及卫星互联网时则表示,卫星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而成都对卫星互联网非常重视,早在2023年就明确要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这个目标是非常高的”。

  
 

  成都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拉动成都市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大会现场,成都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航天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朝气蓬勃的产业新风口。而成都发展商业航天,有“基础设施布局良好”“市场主体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优势明显”“示范场景持续丰富”四项优势。

  譬如,创新能力方面,全市入库商业航天企业176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多家企业深度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示范场景方面,有“遥感数据即时服务平台”“川藏铁路自然次生灾害高精度监测”“山体滑坡预警”“空天地一体化道路安全智慧监测平台”等典型应用场景。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