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周丨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网
更新时间:2025-03-28 20:27:38 浏览次数:

  ESG政策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于当日发布了,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3月27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2024年,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7000多万台绿色智能汽车、家电、家居产品进入了百姓生活。今年,商务部将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四方面工作。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首届会员大会暨企业ESG实践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本次会议以“新质领航绿色发展科创驱动‘双碳’战略”为主题,会上宣布江苏银行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并为其授牌,同时江苏银行发布专项金融服务产品“G60绿色惠企贷”。

  在生态环境部3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介绍,我国建成覆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能够以真实、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数”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我国ESG债券存量规模约13.20万亿元。其中,绿色债券占比达43.65%,社会债券占比56.09%,可持续发展债券及转型债券合计占比0.26%。存续ESG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8182.29亿元,其中,ESG策略产品规模占比36.42%,环境保护主题占比22.72%,社会责任主题占比15.94%,其他类型占比约24.9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ESG30人论坛成员邱慈观接受媒体时表示,ESG本土化没有捷径,需容忍“慢”,也就是数据积累、认知迭代、政策磨合得慢下来;也要抓住“快”,比如“双碳”目标倒逼金融创新,乡村振兴催生社会价值投资的快速信号。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方案”分论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国际气候合作面临四大关键命题,国际社会需以更清醒的认知与更务实的行动推动全球气候议程。这四大命题包括:多边主义是气候治理不可动摇的基石;能源转型已进入不可逆的轨道且是系统性变革,需在技术、政策与市场层面形成合力;气候融资亟需发达国家兑现历史责任,国际社会需创新融资工具;碳中和目标需打破贸易壁垒的桎梏。

  ESG行动

  在3月26日上午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一条例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北京市将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和生物质能、氢能的推广应用。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