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愈发凸显了。”连续第七年参加进博会,金光集团APP副总裁翟京丽对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感受颇深。
除了场馆面积变大、参展商增多之外,翟京丽还感受到了展馆内强烈的朝气与热情,“精神面貌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来来往往的人们身上散发出一股干劲”。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来。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七年来,进博会已成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名片”,有效地连接了世界市场。
金光集团由印尼知名华人黄奕聪于1938年创立,作为金光集团的核心产业,APP创立于1972年,产品横跨生活用纸、工业用纸、文化用纸以及纸制品,覆盖了全球六大洲、160多个国家。
围绕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以及造纸行业等线日下午,翟京丽接受了
金光集团APP副总裁 翟京丽 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参与进博会的初衷之一就是展示企业风貌,并收获加速创新步伐的巨大激励和积极反馈。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我们也感觉到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从下游客户到社会各界人士,大家对金光集团APP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如今,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耀眼名片,连年参与也成为企业深感自豪与荣耀之事,同时也倒逼企业不断自省和持续突破。每年,我们都力求以新面貌、新姿态亮相进博会,展示创新升级的成果,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具有挑战的一件事。每年参展结束,我们也会按惯例进行内部复盘,紧密跟踪产品迭代和各类合作事项的进展,并收集市场反馈等信息,以持续提升自我。
另外,进博会正在发挥提升营商环境和整体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举例来说,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尽快落实绿色转型。但对于传统行业而言,绿色转型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政府在和企业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且深入地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而出台更为精准有效的支持措施。
同时,我们也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发力,推动绿色转型。在产品端,我们推出了诸多绿色可循环的创新产品,并且我们也能感受到消费者对这类绿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我们坚信,要实现绿色转型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企业需躬身实践,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协作发展,方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中国纸业市场规模庞大,无论从纸张的生产规模还是从下游需求来看都极为显著。我们认为,行业发展具有周期性,“价格战”也是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而自然产生的现象。2021年,中国市场对纸张的需求激增,众多企业纷纷申请建设新厂。经过一两年的建设周期,近两年纸张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形成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消化过程。
所谓“价格战”,应该说它只是短期的市场行为。同时,这也倒逼企业去思考并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我们一些企业通过自我提升,从国内竞争转向国际舞台;还有一些企业则从生产单一产品转变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面对未来,企业需直面两大挑战:一是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和环保标准的提升,对造纸行业环保排放和节能减碳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需作好长远规划;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企业应探索差异化路径,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我认为,企业间会逐渐形成“共建平台、业务互补”的共赢格局,如通过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构建不同的协作模式,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以创新合作释放市场新的动能和活力。此外,近年来金光集团APP持续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通过参加进博会,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若要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因此,作为印尼侨企,我们正着力提升在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力求实现“产品卓越、成本最优、品牌影响力最大化”,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