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小平房开启为民服务,20年风雨兼程,竹西街道安平社区,社
更新时间:2022-12-01 06:13:55 浏览次数: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是其中最活跃的单元之一。社区细胞越活跃,城市活力就越充沛。在20年前,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安平社区得以成立。20年已过,从曾经的一间办公室到如今的二层小楼,安平社区的办公环境变了,辖区的治理也变了。辖区更平安,群众更安心。今年是竹西街道安平社区成立20周年,20年间,安平社区如何做好基层治理,让辖区群众收获幸福感、获得感?昨天,

  好的基层治理离不开好的工作方法,早在2013年,安平社区就推出“五民工作法”,这一工作法在扬州市乃至江苏省都得以推广。2018年,安平社区社区根据街道统一部署,推出了“三服务三促进”和“党员管家”活动,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应。

  20年间,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安平社区党委推出了“四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被市民政局作为经验做法在扬州市进行推广,该模式是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重点、工作站为窗口、创意中心为支撑,多元参与、协同互动的新型运作机制。

  20年间,为了更好的畅通民意渠道,安平社区较早探索了“居民小板凳议事会”制度。所谓“小板凳”,意指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不限、线位居民联名申请,大家就可以端着小板凳来到议事地点,把话说透、把理说够,让社区获得符合最大公约数原则的意见。

  如今,黄金苑老小区停车再也不是难事,当时在小区改造时,有车族希望增加停车泊位,无车族要求提高生态品位,双方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后来,社区专门召开了相关话题的“居民小板凳议事会”,经过一番激辩和反复沟通,达成共识。黄金苑趁势建设生态停车场,在保持绿化面积的同时增加30个停车泊位,这样一来,所有人都是赢家。

  昨天,

  “形式的变化只是表象,本质上是社区对居民彻底摒弃了居高临下的格局,所有的服务立足于平等的‘零距离’沟通。”安平社区党委书记庄星星说,社区的所有打造,最终落脚点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如今,安平社区共有常住人口8500多人,但社区工作人员仅有16名,必须“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粗为细、化虚为实”。

  庄星星告诉

  安平社区已有60岁以上居民2133人,占比25.1%,属于典型的老年社会。为了更好的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平积极探索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专项服务为抓手、以医养结合为支撑、以文化养老为特色、以互助养老为延伸”的社区养老体系。

  社区与久久江南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凭借专业团队的力量,对社区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看服务。因为传统观念的原因,绝大数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由此对居家养老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依托久久江南,安平社区对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月一次的家务清理,以及免费理发和修脚。事实上,60岁以上有需求的老年人的午餐配餐也是由久久江南承接。此外,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体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每个人都建立了系统的健康档案。此外,他们还实施了“老龄人口慢性病和常见病健康干预工程”,对患者安排服药计划,指导营养调整,纠正不良嗜好,开展轻型锻炼,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为了凸显“小社区、大社会”的特点,2015年,安平社区建立了“创益中心”,它既是各类社会组织集中活动的阵地,也是展示志愿服务成果的窗口,目前,社区拥有各类社会组织6个,4A级2个、3A级4个,参与居民约1800多人。

  “2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20年再出发,为群众服务没有终点。”庄星星告诉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