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虎:不负岁月 坚守本色
更新时间:2022-08-17 08:31:54 浏览次数:

  “睡醒啦?要不要喝水?”8月4日午后骄阳似火,董文虎在家中忙着照顾卧床的老伴。虽然吹着电风扇,但一番忙碌后,他的衣服仍被汗水浸湿了。

  “老伴在2011年患了脑梗,后来半身不遂了,大部分时间都要卧床。”虽然已经78岁了,但董文虎照顾起老伴来甚是细心,家里也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年轻时当过兵,养成了爱收拾的习惯。”他笑着说。

  1944年8月,董文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然家庭贫穷,但董文虎的父母特别重视教育,尽最大努力让儿女们上学,排行老四的董文虎念到了初中。

  董文虎19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董文虎说,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进入部队后,他做事十分积极主动,表现优异,很快入了党。

  在部队5年,董文虎立过两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回忆起第一次获得三等功时的经历,董文虎神采奕奕。“有一年3月份,我在山东新泰救了一名女子。”董文虎回忆说,当时天气还很冷,身上穿着棉衣棉鞋,这名女子在打机井时没拉住绳子,人掉了下去。见到这一幕,他立即将身上的冲锋枪卸下,跳到井里。董文虎说,那口机井有七八米深,井水的深度也有三米多,幸好他会游泳,很快就将落水女子救了上来。该女子被救上来后,被家人送去了医院,除了脸上擦破皮外,并无大碍。“上来后我浑身湿透了,冷得直哆嗦,是村民给我拿了棉衣。”

  正是因为这次见义勇为,董文虎荣立三等功。“当时不觉得危险吗?”面对

  在部队里,董文虎很受战友们的欢迎,因为他认识的字是最多的。每个月,都会有人请他帮忙写家信。“战友们都来自天南海北,只能通过写信和家人联系,写信在当时很流行。”董文虎回忆,给战友们写的家信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叙述自己在部队的生活情况,问候家人,让家人不要挂念。一封封信件跨越万水千山,传递着两头的牵挂,温暖着他们的军旅岁月。

  1968年,董文虎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在其后的几年里,他到过水产养殖场工作,到过公安部门工作,直到1972年,他来到原江苏玻璃厂工作,在这里连续工作30余年直至退休。

  在原江苏玻璃厂,董文虎是一名粗壮工,负责玻璃的选片、装箱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要接触锋利的玻璃,他和工友们干活时都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即便这样也难以避免受伤。”董文虎被玻璃划伤过两次,身上至今仍有很深的疤痕。

  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的数十年里,他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每年都获评厂里的“先进”荣誉称号。回想起工作时的岁月,董文虎说,“辛苦是有的,但流汗总比流血好,和战争年代相比,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就是老百姓最盼望的事。”

  2004年,年满60周岁的董文虎退休了,但他并没有闲下来,总是给自己找活干。“我干过印刷的活,干过酒店买菜的活,在2009年,还到大润发超市打过工。”董文虎说,做点事总比闲在家里强。

  “不管我到了多少岁,能为社会做一点事就要尽力去做。”这就是董文虎对于党员身份的理解,跟随党走过五十九载岁月,他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对我而言,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的坚持,而是一辈子的坚守。”董文虎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入党时的誓词,愿用一生的时间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