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摩近日将阿里巴巴称为“中国最佳AI赋能者”,并上调公司目标价至165美元。阿里云业务成为关键增长引擎,第一财季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收入贡献已超20%,预测第二财季增速将进一步加快至30%以上。该机构认为,阿里云及AI业务的强劲增长和长期价值,足以抵消公司在即时零售业务上的短期亏损。
2、近期,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公布8月最新“成绩单”。零跑汽车8月全系交付57066辆,同比增长超88%,连续6个月稳居新势力榜首。小鹏汽车8月交付新车37709辆,同比增长近169%,环比增长近3%,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 蔚来8月交付新车31305辆,同比增长超55%,交付量同样创历史新高。小米汽车8月则再度实现超过3万辆的交付成绩。理想汽车、鸿蒙智行、极氪科技、智己汽车、岚图汽车等品牌也均实现环比增长。
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9月1日共645只港股被沽空,总沽空金额为423.65亿港元。其中沽空金额超1亿港元的个股有75只,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股份沽空金额位居前三,分别为64.64亿港元、27.51亿港元、25.79亿港元。
海通国际最新策略指出,美联储重启降息之下,外资存在超预期回流可能。近年来受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影响,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当前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已达历史低位。该机构认为,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流出后,对于地缘政治风险较为敏感的外资或已出清,当前存量外资结构或逐渐趋于稳定。存量视角看,港股外资持股市值占比高,偏好代表中国新经济动力的科技互联网板块,以及依托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大金融板块。流量视角看,2024年1月~2025年4月期间外资大量流出港股,但逆势流入部分科技+消费,2025年5月以来一致流入科技。随着压制港股科技的负面因素出现积极变化,估值低位、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继续获得外资青睐。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新CP:
港股消费:港股消费ETF,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指数ETF,中国核心AI资产,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