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峰会将给天津带来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01 23:13:14 浏览次数:

  天津,迎来高光时刻。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批准,通过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勾画出未来发展蓝图。

  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天津也成为继上海、北京、青岛之后,第四个举办上合组织峰会的中国城市。

  近年,中国主场外交城市不再集中于京沪,杭州、厦门、青岛及西安等城市纷纷获得了国际“露脸”的机会。

  2018年,正是借助上合组织峰会的举办契机,青岛“喜提”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口号由此打响。

  这一次,机会终于轮到了天津。上合组织峰会的到来,又将给“北方第二城”带来什么?

  何以天津

  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峰会则是上合组织每年最重大的活动。对主办地天津来说,这无疑是展现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外景 2016年9月,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由此开启 “黄金发展期”;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启航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2018年6月,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青岛举行,青岛喜提上合示范区。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西安成为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所在地。

  这些城市为何被选中?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的观察,G20、金砖、上合组织峰会等高级别会议,选择的城市都是改革开放的“优等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鲜活广告”。在这些城市办会,能向世界直观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及拥抱全球化的决心。

  而且,这些城市都具备完善的机场、酒店、会议中心等硬件设施,接待过大量国际游客,国际认知度也较高。

  从这个角度看,天津也属于这一类。曾刚认为,天津长期作为中国北方对外交往的门户,拥有现代化综合性会展设施,在服务国家战略、主场外交、重大外事活动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天津也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天津得以保持密切的国际经贸联系。2024年,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实现21.9%的大幅增长,对外经贸往来持续增强,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本次上合组织峰会落户天津,体现了国家对天津的高度认可与期待。”曾刚指出。

  事实上,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天津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不输上海的气象。彼时“上青天”是一线城市的代名词,也是开放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和青岛都举办过上合组织峰会。此次随着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河之滨,“上青天”也完成了新一轮“聚首”。

  撬动效应

  史上最大规模的上合组织峰会,能给天津带来什么?

  
 

  天津海河 其次是国际知名度与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峰会期间,全球媒体聚集天津,为天津做了一次免费的、高信誉度的“全球广告”,向世界展示了天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这方面杭州颇有心得。G20峰会让全世界关注杭州、了解杭州,大幅提升了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提振了杭州旅游业和商业,增加了杭州的城市自信,为杭州亚运会举办打下坚实基础。

  杭州会展经济也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为承办G20峰会建设的85万平方米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为杭州会展场馆的新地标,此后一系列国内外各类大型专业性展会在此召开。

  一场峰会对城市的撬动还远不止于此。

  7年前,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不仅让青岛收获了全世界的聚光灯,更喜提上合示范区。

  以此为抓手,青岛上合示范区累计探索推出125项改革成果,其中20项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从无到有构建起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功能框架,落地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1500亿元。

  青岛不仅与天津同为上合组织峰会的举办城市,也是天津“北方第二城”的最大挑战者。

  近年,青岛一扫颓势,甩开郑州,反超无锡,逐渐逼近天津。今年1—6月,天津、青岛的GDP排序没有变化,增速相差也是毫厘之间。但青岛与天津的半年总量差距,已经缩小到119亿元。换言之,青岛距离“北方第二城”已近在咫尺。

  上合示范区是青岛进位争先的底气2024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进出口额达1283.6亿元,是2018年的3.6倍。今年上半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进出口额为906.7亿元,同比增长27%;与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由2018年峰会前的3个增至15个。

  眼下,天津也“适逢其会”。曾刚表示,峰会期间及后续往往会伴随一系列双边、多边的经贸洽谈会和企业家论坛。这为天津本土企业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企业对接提供了最高效的平台,极有可能促成一批具体的合作项目、投资协议在天津落地。

  抓住机遇

  过去一段时间,天津经济增速放缓,GDP相继被南京、宁波反超,身后的青岛也步步紧追。不过种种迹象显示,天津正逐步走出颓势。

  2024年,天津GDP同比增长5.1%,不仅超过自身“4.5%左右”的预期目标,而且高出全国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天津GDP增速达到5.3%,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与全国增速持平。

  
 

  天津夜景 对比上一轮城市总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均为新增。

  2015年出台的,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去年7月,在天津“金创区”建设迎来第10年的重要节点,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首个支持天津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政策——。

  同样在去年7月,注册资金100亿元的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天津成立,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如何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曾刚认为,天津接下来应该关注政策与企业、市场需求的匹配度,确保“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生产力”。同时,还应深化京津冀协同与对外开放,完善“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应用”模式,依托天津港优势,拓展国际经贸、科创合作。

  除了金融中心和北方门户,天津还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是北方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上合组织峰会也为天津制造业带来了机遇。

  天津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新宇表示,“互联互通”始终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经贸互利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支撑,应强化临港产业集聚效应,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枢纽。聚焦智能装备、绿色石化等适港产业,积极吸引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亚太合作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田香兰则指出:“上合组织峰会将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更将其推向国际舞台。天津也将在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城市品牌等方面持续受益。”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