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一线城市,市委书记和市长集体为“一顿饭”全面谋划
更新时间:2025-08-28 07:28:32 浏览次数:

  特殊不仅体现在规格高——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市长孙志洋等主要领导共同出席;范围广——16家餐饮企业代表参会提出意见建议,且针对某个行业单独召开此类企业家座谈会,也颇为罕见。

  广州人饮食经济超前,爱在“吃”上消费,也因此,广州餐饮消费额一度居于国内大城市之首,早在2015年零售额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是当之无愧的餐饮业第一城。

  不断出现,业内也不乏“提振北上餐饮业”的呼声。

  从数据上看,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北京餐饮收入分别出现了2.6%和3.6%的下滑,深圳则仅有1.7%的增速,同期,上海、深圳社消零增速分别为1.7%和3.5%,北京更是下滑3.8%。

  
 

  相比之下,广州餐饮业增势更快一步实现U型反转,到今年上半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1%的增速,领先一线城市,呈现出更强的韧性。

  活跃的市场主体是广州餐饮业显现出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广州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州每万人拥有餐厅约134家,网点密度居全国之首。

  
 

  从新设企业数量来看,天眼查查询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广州新设餐饮企业数量为24155家,同样高于北上两市。从商业体的新晋业态来看,世邦魏理仕此前发布报告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广州优质零售物业新租成交的店铺中,特色餐饮继续居于细分业态第一位,占比近18%。

  一面迈向“重回千亿”的新关口,一面要进一步放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广州推动餐饮业,都理应再加一把劲。

  纵观全国各地,餐饮正被给予新一轮重视。作为“餐饮第一城”的上海,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出台促进餐饮业发展相关政策,为餐饮业纾困。而在更早前发布的中,更明确提出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

  更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今年“五一”节假日前夕,浙江连续第三年举行“味美浙江”美食盛会,地点正是被外界冠以“美食荒漠”称号的杭州。浙江省省长刘捷在现场考察时提出,浙江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代表性美食,要充分发掘浙江各地美食、传承特色饮食文化,进一步打响浙江菜品牌。

  一个原因是,在文旅消费的热潮下,美食已成为带动流量的入口。回顾过去几年,美食陆续点亮了淄博、天水等多座小城,而再往前,被流量选中的“网红城市”无不拥有独具特色的“美食牌”。

  而2年前发问“为何经济大省如此在意吃”,还提及餐饮的社交属性对于线下消费的乘数效应,“想好好约人吃顿饭,那么势必要出门,只要出了门,就可能产生其他消费”。

  广州餐饮本就自带“流量”光环。有分析指出,广州餐饮具备“平”“靓”“正”的传统特色,菜品经济实惠、价格亲民,以粤菜为例,广州近90%的正餐门店人均消费在150元以下,切中当下食客的需求。数据显示,广州餐饮消费占游客文旅消费支出比重超过20%。

  即便广东已有顺德、潮州两个世界美食之都,在去年发布的中,广州仍提出“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发展行动。

  而面对当下餐饮业“逆风”,广州更应伸出援手。

  在此次举行的座谈会上,多家餐饮企业提到目前餐饮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有企业提及,希望政府强化各项惠企政策,提供专项信用贷款和低息、贴息贷款。

  对此,在今年出台的中提出,将加大对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广州为企业兑现奖励资金超1亿元,发放政府餐饮消费券1亿元。

  更多新问题尚有待解决。

  多喝汤董事张昱星指出,在过去几个月的外卖大战中,外卖的服务费和佣金占比越来越高,商家陷入“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了又没利润”的两难选择。

  滋粥楼负责人则提到9月1日施行的一项新规。根据最高法的新解释,明确“放弃社保协议”无效,劳动者可据此解除合同获经济补偿。对此,餐饮行业被认为将受到直接影响。

  眼下,餐饮企业正在迎来新变局。

  从2022年开始,餐饮企业掀起赴港新一轮“上市潮”。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竞争加剧、消费疲软,餐饮企业上市契机变差,但主动性等方面更强,面对各类挑战,他们纷纷寻求上市以提高企业的安全性。

  广州餐饮企业也位列其中。今年4月,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迈出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的关键一步。令不少人意外的是,这家“主打”重庆小面的企业,竟诞生于广州。

  虽被视为广府菜大本营之一,但广州从不乏来自各地的美食。它们借助广州的国际化市场环境和集聚于此的各类要素,成长为知名企业。除遇见小面外,酸菜鱼品牌太二酸菜鱼、重庆火锅品牌怂重庆火锅厂,湘菜品牌以饭湘许、佬麻雀、湘辣辣、湘颂等均创立于广州。

  “千年商都”的历史和优势,使广州得以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土壤。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遇见小面董事长宋奇曾坦言,“广州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和包容度,让遇见小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在餐饮“先行者”的带动下,广州此种功能还有进一步放大的可能。美团数据显示,2018—2020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12.8%、13.3%和15%,虽然行业连锁化率在逐年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前,网络上不乏有关“为何粤菜走不出广东”的讨论。有分析称,和动辄一年开店数百家的川湘菜系品牌不同,粤菜品牌出省大多抱着试水心态,扩张的速度并不算快,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大本营依然在广东地区。

  对此,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粤菜对食材品质和厨师手艺要求都很高,大部分广州的粤菜餐厅有着广东地区务实的特点,更愿意固守一方水土,也更能保有粤菜为食客称道的“镬气”和烟火气。

  但粤菜的发展从不缺改变。美食作家林卫辉曾记录下港式粤菜对传统粤菜的“反哺”,“广东餐饮业借改革开放的先机,向港澳粤菜学习,让‘生猛海鲜’‘大排档’‘镬气’成为粤菜的代名词,‘食在广州’不仅迎来全面的复兴,而且更进一步影响了全国的餐饮业。”

  新的变化正在发生。红餐大数据显示,从正餐维度看,2024年全国粤菜门店数为超12万家,截至今年2月,逆势增长至超13万家,在中式正餐中门店数占比进一步提升。在社交媒体上,粤菜一改“低调”形象,声势火热,“粤菜”连带“啫啫煲”“煲仔饭”等词条动辄拥有数以亿计播放量。

  既要走出去,又要守住烟火气,对于广州餐饮业而言,这也将是一道关乎如何平衡与取舍的选择题。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