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税,债市怎么走、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一文了解
更新时间:2025-08-05 02:57:46 浏览次数: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要求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与此同时,税务总局发布,重申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该优惠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这意味着,恢复征税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买国债只要不超过10万元,仍享受增值税优惠。

  据悉,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吸引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中国早期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旨在鼓励投资者购买国债,为国家财政融资提供支持。例如,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库券利息收入享受免税待遇”。2016年“营改增”后,财税政策明确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利息免征增值税。

  针对此次征税调整,业内有观点认为,免税对壮大机构投资者等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当前债市需求群体已经不断壮大,但由此产生的一些市场不均衡,需要调整。缩小不同债券之间的税收差异,有利于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变动对普通投资者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银行这些买债“大户”而言,未来可能要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8月4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

  
恢复征税可以缩小不同债券之间的税收差异

  正如上文所言,市场普遍认为,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

  
对债市影响几何?业内预估新老债券利差波动为5~10基点

  根据华泰固收的测算,以10年国债为例,若票面利率为1.7%,自营账户持有需按6%缴纳增值税,经测算影响约10基点;资管产品按3%征收率计算,影响约5基点,预计新老券利差波动区间为5~10基点。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在接受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认为,此举可能进一步拉大公募基金与自营账户在债券投资上的税收差距,公募基金将相对受益。此前两者的税收差异主要体现在所得税环节:自营账户需按25%税率缴纳所得税,而公募基金免征。如今在持有期利息收入的增值税环节,自营账户适用6%税率,公募基金与其他资管产品适用3%税率。公募基金的税收相对优势进一步凸显。

  
对买债“大户”有何影响?银行或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债券投资一直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在7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这些年,贷款、债券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0%和25%,保持相对稳定,其中,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占全部政府债券比重为70%。

  作为买债的“大户”,增值税调整将会对银行带来哪些影响?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从直接影响来看,国债等利息收入一直是银行重要的‘无税收入’。长期以来,银行持有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其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配置这些资产的积极性,也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便利。这次恢复征收增值税,意味着银行未来在进行国债等利率债投资时,将面临实际收益率降低的问题。”曾刚表示。

  据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测算,银行作为投资人,新投政府债、金融债的税收成本增加,
 

  在此背景下,银行的资金投向也或将迎来变化。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也在研报中指出,增值税新规后,银行自营投资政府债、金融债的比价效应减弱,信用债、同业存单投资的比价效应被动抬升。从比价角度来说,大类资产分布或向贷款、资金业务倾斜。

  曾刚认为,从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对银行业而言,当前正处于信贷投放压力大、不良资产率抬升、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多重挑战期。税收政策调整使本已承压的银行面临新的利润下行风险,尤其对于中小银行影响尤为突出。未来,银行业需加快转型,优化资产结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强化合规与成本管理,积极适应新的监管和财税环境。总之,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银行业既是压力也是倒逼改革的动力。银行必须深化改革,调整经营思路,并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平稳度过政策调整带来的阵痛期。”曾刚对

  
每年对险企现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约为2基点

  低利率环境下,险企通过增配高评级债券锁定长期收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险资大幅增配债券。

  2023年初,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为25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债券余额9万亿元,在人身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占比为41.65%;财产险公司债券余额6492亿元,在财产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占比为33.61%。

  到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债券持仓占比达50.26%,较年初上升4.3个百分点,较2023年初上升8.61个百分点,余额超15万亿元;财产险公司债券持仓占比39.14%,较年初上升1.32个百分点,较2023年初上升5.53个百分点,余额为8691亿元。

  华泰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阳光保险6家上市保险公司政府债券平均配置比例已达到38%左右,净新增政府债余额占净新增总投资资产的63%左右。

  在本次前,政府债和金融债免收利息收入增值税,相较于信用债有税收优势。本次新政策实施后,新发行政府债和金融债恢复征收利息收入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6%。此次国债等利息增值税复征对险资有何影响?

  
 

  华泰证券近期发布研报分析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恢复收税后,适用的增值税率为6%。此外,增值税还要同时缴纳约12%的增值税附加税,附加税包括城市建设维护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假设利息收入为100元,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应纳增值税为100×6%/=5.66元。叠加附加税后,增值税和附加税总额为5.66×=6.34元,也即总税收负担为6.34%。

  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恢复增值税及附加税后的税收负担或为6.34%,估计同等条件下,新增政府债和金融债的税后利息收入相较之前减少6.34%。近年随着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为加强资产负债匹配,投资端大量配置政府债等长债。上述券商假设险资每年需配置的资金占投资资产25%左右,其中政府债和金融债占待配置资金的比例约50%~80%,那么每年新配政府债和金融债大约占总投资资产的10%~20%。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