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7月24日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央行上海总部宏观审慎管理部副主任施建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改革任务。一是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且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二是根据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修订完善,报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后,正式对外发布。
7月24日,据国家标准委透露,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环境意识设计理念融入家具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到使用维护、回收处置每个阶段,都提出了细化设计开发要求,旨在降低家具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推动家具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进出口银行7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出口银行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超4200亿元。通过“研发—生产—出口”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新三样”、大型成套设备等产品出口。针对科创型企业发展需要,在评级准入、担保条件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在7月24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通过单目录申报和双目录申报,一共有超过100个品种的药品申请纳入创新药目录。接下来国家医保局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后续的工作。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明确2025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制定将同步进行。
7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其中提出,推动外资企业延链布局。发挥外资研发中心集聚优势,支持进口创新药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申报、同步上市,推动全球首发产品落地。把握跨国公司本地化生产、多产地布局等战略调整机遇,加强清单管理,持续跟踪服务,推动5个以上重点外资项目建设、100个进口产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本地生产。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就公开征求意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当前价格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些行业低价无序竞争问题凸显,对价格调控监管提出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