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医疗险市场竞争已进入深水区。行业如何突破增长桎梏、明晰发展路径,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7月10日,会上,嘉宾们立足业务一线实践,充分交流、碰撞思想,带来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观点,为商业医疗险行业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医保“保基本”的定位下,DRG/DIP改革催生特需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市场需求,也让商业健康险思考自身的定位。
当前,商业医疗险市场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结构趋同、保障范围相似,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与此同时,短期健康险赔付率长期处于低位,叠加运营成本上升,险企盈利空间持续承压。保险从业者亟待破局之法。
“健康科技公司如何在这场浪潮中赋能保险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是宸汐健康这几年在努力探索的。”在闭门研讨会上,上海宸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精算部负责人陈至洲在分享时表示,常规的健康体医疗险产品已是红海市场,各类复发险产品开始崭露头角;近几年火热的惠民保产品拉低了带病体投保的门槛,引爆了市场,但也深陷[*][*]螺旋带来的经营压力。
宸汐健康产品精算部负责人陈至洲
数据显示,当前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的投保人数总计有2.9亿人,合计保单接近5亿张;同时市场上有大约4亿的非标体人群,这类人群或是投保无门、或是已产生理赔被边缘化。“宸汐健康这几年深耕带病体保险领域,已在惠民保类、复发险垂类的全流程服务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我们看到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陈至洲表示。
至于如何破局,陈至洲认为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销售端产品要找对需求人群,开发更加细分的带病体垂类业务,同时保险理赔客户的二开也是一个挖掘方向;其次是风险减量,保险公司、科技公司与药企之间可以开展产融合作,通过多元化的控费机制来降低绝对风险,同时通过有感知的全病程式的健管服务,介入保单的整个生命周期,主动去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延长负债端的久期。“宸汐健康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前瞻、赋能和服务。”
据悉,宸汐健康重点聚焦医药险领域的创新融合,通过与众多保险公司、药械厂商以及医疗机构在健康险、药品创新支付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老百姓创造更实惠、更便捷的医疗、医药服务与保障。面对DRG改革,宸汐健康除却在产品设计和服务角度方面做创新改革,还在吸收海外保险市场TPA成功经验,和医药产业共同探索风险减量的商业化,和保司和患者共享成果,达到三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