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酒类连锁,主要利润上个月底发布的指出,行业面临变革,渠道首当其冲。酒类流通领域急需适应消费市场变化,主动转型升级,更新传统经销思维,创新营销模式。
7月8日,酒类流通企业1919在成都举办了一场“中国酒业孤勇者联盟大会”,将主题定为“逆天·改命”。活动现场,1919宣布将“再吃一次螃蟹”,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转型。具体而言,打造“1919酒饮生活馆”,用“即时零售+场景体验”来寻找破局路径。同时,在产品端则全面拥抱“战略品牌”,在经销商/合作伙伴的管理上将采取封闭式采购,通过供应链渠道管控确保品牌形象。
“靠卖名酒赚差价的年代已经结束了!”1919董事长杨陵江面对现场的合作伙伴和媒体从2017年开始,在名酒与高端酒引领下,中国酒业重拾增长势头。酒类连锁平台借势扩张,一批规模达数十亿乃至百亿级的连锁巨头崭露头角。其中,包括1919、酒仙网等。
2022年,长期积累的价格虚高、库存高企等渠道问题集中爆发,叠加外部环境复杂性,价格倒挂、动销迟滞等问题凸显,导致大量中小经销商现金流承压。而线上电商推出的各种补贴大战,更令线下渠道雪上加霜。
“卖得多,赚得少”,已经成为近年来诸多酒类大商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酒类流通渠道的壮大,得益于名酒或高端酒价差而得到的高毛利。消费者在购酒时,更多还是关注酒企的品牌,而不是渠道的品牌。这一模式在消费环境剧变后,其赖以生存的利润基础被大幅削弱。
即便如此,稳固的市场根基和品牌价值,却也让传统流通渠道不能舍弃名酒这张底牌。
“薄利多销是接下来的主流趋势。”杨陵江举了个例子,以前卖10瓶酒的利润现在就需要卖100瓶了。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建议,借助行业盘整、上游资源释放的关键时期,积极整合完善自主品牌产品阵营,围绕核心人群核心需求,尝试多品类产品布局,构建品牌长期盈利产品体系。
摆脱对名酒销售的过度依赖,1919正在谋划将盈利模式从“名酒价差驱动”转向“战略品牌驱动”。
杨陵江口中的战略品牌,就是其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推出的战略品牌产品。前期,从种类来说希望多多益善,无论是白酒、啤酒、露酒等各种品类,还是酱香、浓香、清香等各种香型,都要尝试。因为作为酒类零售商,客户本来就包括了各种喜好的消费者。“这决定了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类消费者的转化可能性。”
针对提出的“未来名酒和企业战略品牌产品的占比”问题,他表示还是希望做到平衡。“我希望名酒卖得越多越好,毕竟名酒有着很多稳定用户,能带来流量基础。战略品牌产品和名酒不是相[*],而是相生的。”
“目前,很多战略品牌产品完全在1919连锁体系内销售,并没有对外招商。”据他透露,今年1919战略品牌产品给到加盟商的销售额已经达2亿元,全年预计能达到6亿元,转化率能达到6%左右。
本次联盟大会上,1919宣布启动“餐+酒”融合新战略。1919将以“即时零售+场景体验”为思路,通过门店升级、与周边餐饮商户深度合作等方式,实现“餐”与“酒”消费场景的强绑定。
杨陵江介绍道,1919酒饮生活馆业态前后思考了五六年才开始落地,2025年初完成成都、上海首批50余家样板店的调改试点。
在门店升级方面,共有三类升级店型,包括:酒饮生活馆、酒类直供店以及店中店。其中,酒饮生活馆将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与周边餐饮的合作。在杨陵江看来,1919将来可能是“中心店+卫星店”模式。每一家中心店与附近数十家餐厅或者咖啡馆进行绑定合作,同时会有多家卫星点作为“前置仓”,来负责完成规定时间内的销售配送。
作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连锁零售企业,要进行如此重大的商业模式变革,如何能确保所有门店都能响应和参与?
“任何酒厂、任何平台发展一段时间,都会对自己体系的加盟商进行清理。每个酒厂会清理,我们渠道也要清理。”杨陵江坦率地说,有一些加盟商的理念和思维、甚至是价值观跟企业不太一致,例如为了牟利跳出和1919合同约定条款采购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遇到假酒怎么办?难道用1919的品牌来背书?”
“接受我们的,我们欢迎。如果不接受的,到期后将不再续约。”就供货为例,新模式将要求所有门店必须封闭式采购,不得从其他渠道采购。若有违约,将不再合作。
这一次,杨陵江似乎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他宣布,1919将重启共管模式,通过一系列严管措施提升加盟商质量,保障消费者体验,“粗放连锁时代”即将终结。“公司做了最坏的打算。当然,如果现有门店有一半接受,我们更欢迎一路同行。”到今年年底前,1919或将砍掉直供门店1500家左右。